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教育专题 >> 文摘正文
爱情需要教出口——谈初三语文教学中的爱情观教育
        ★★★
【字体:
爱情需要教出口——谈初三语文教学中的爱情观教育
作者:邹星    文摘来源:湖南省醴陵市渌江中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1
  内容摘要:把“爱情”一词大方书于黑板与学生探讨。通过文学作品让学生受到正确的爱情启蒙教育,树立健康积极的爱情观,能把理性的想法给今后人生中这份最美好的感情。
  关键词句:爱情为什么要教出口 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怎样与学生谈论爱情这个实际话题  文学作品应该怎样多角度开发其对学生爱情观的引导价值
  爱情,是青春期初中生最敏感的话题。笔者近几年的初三语文教学中,都有过班上大胆男生追着问什么时候学《关雎》等倾向性明显的课文,早读课上,这些第六单元的爱情诗歌不管教还是没教,调皮男生都会故意摇头晃脑抒情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实在学生成长心理中,对爱情作品感兴趣是自然而然的,根本无须教师家长扣上什么“帽子”,但这样的举动同时更反映了一个事实——在他们倔强地将早恋和爱情对等的这个特殊情感萌动期中,既然学校明文禁早恋,班主任再三说早恋是误区,他们就想看看课本里都有的爱情篇,老师是怎么个态度、老师会怎么样过这个坎!
  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心理、生理都日趋成熟的初中阶段,历来是段“风险期”,尤其是初三。有个比喻很恰当,中学阶段是一片潜藏暗礁的海域,需小心行驶,如果任凭孩子们的“小船”在暗礁区左冲右窜,就有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触礁。而在现今初三学生的交往中,似是而非的“恋爱”已是公开的秘密,象看电影电视中太多的“爱情镜头”一样,见怪不怪了。与其让他们在偷偷藏于书包的言情小说里“自学”爱情;与其让他们在影视大染缸中迷惑爱情;与其闪烁其辞草草掠过,不如把“爱情”一词大方书于黑板与学生探讨。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明确意识自己在学生身心发育关键期所能起的作用。通过语文课堂、文学作品让学生受到正确的爱情启蒙教育,树立健康积极的爱情观,能把理性的想法给今后人生中这份最美好的感情。
  对中学生爱情观引导的道理,与我们从小就告诉孩子要懂礼貌、讲卫生的意义是一样的,只不过我们传统教育中历来讳忌公开谈爱情教育而已。苏霍姆林斯基大胆地提出:“社会的重要任务,首先是家庭和学校的重要任务,是培养道德高尚的、美好的爱情。”
  初中语文教学是一条让学生接触、了解、认识爱情的有效途径,课堂应该怎样与学生谈论这个实际话题,文学作品应该怎样多角度开发其对学生爱情观的引导价值?笔者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关雎》是《诗经》之首。描写了一位君子爱上了一位采荇的美丽姑娘,却又“求之不得”的故事。简单朴实的四言琅琅上口,尤其调皮男生会故意摇头晃脑抒情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教师有意先让学生来说说这句似乎很容易理解的诗句的大意,当学生把“好逑”认为成了“好求“之意时,教师明确,诗中男子当认为“窈窕淑女”是自己心目中好的配偶时,才大大方方地去追求爱情,而不是象大家口中流行的简单的“窈窕淑女,君子好求”。教师还可以坦然地告诉学生:少男少女的你们内心如果产生了对异性的朦胧好感也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能正确认识、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不把普通的爱慕当爱情,避开早恋这个美丽的泥潭。等到你们长大了,对异性的追求不再是简单的好奇所致时,爱情才有它真正的意义。
  《麦琪的礼物》,一对贫穷的小夫妇为了给对方圣诞快乐卖掉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虽然双方的礼物最终毫无用处,却从中看到了他们之间爱情的纯洁、无私,彼此感受到了最好的礼物——真爱。在了解了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教师导向了爱情话题,以“贫贱夫妻百事哀”为辨论点,收集学生对贫穷男女主人公这份感情的看法。教师明确自己的看法:贫穷的生活其实也是对爱情的考验,生活会因真爱而变得美好。相濡以沫的爱情才更能看出其伟大和可贵。爱不在口头的甜言蜜语,不在表面的卿卿我我,而在彼此时刻对爱人的关心中。
  学生在老师导出的爱情观念中,会有一个自己自觉不自觉的“内化”过程,爱的“神圣”、“伟大”这些词,不管学生真正理解多少,起码他的潜意识里能受到正面的影响,长大后才懂得怎样去爱别人、去珍惜身边的幸福。
  《泰坦尼克号》选段是教材剧本篇目。船沉后罗斯舍弃了乘救生艇逃生的机会,无悔地留在了杰克的身边。杰克为了鼓励罗斯勇敢活下去,直到自己在冰凉的海水中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再三强调要罗斯“永不放弃”。他们这段浮在水面的精典对话很容易震憾心灵,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教师可以反问——殉情,似乎是自古以来故事中忠于爱情的最高境界,罗斯为什么不选择与杰克一同死去,这不是她爱的自私吗?在学生的叽喳议论中,教师恰到好处地推出“爱的责任”一词。真爱是无私的付出,是一种崇高的责任。亲情也好,爱情也罢,并不需要用死来证明其忠诚,更重要的是杰克用心换取罗斯的诺言,罗斯怎能不珍惜自己这份凝聚了恋人全部希望的生命?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女儿的信》中谈到自己对爱情的认识:“人的爱情应当不仅是美好、诚实、坚贞的,同时也应该是理智和慎重的、机警和严肃的,只有那样的爱情才能带来欢乐和幸福。”
  爱,是一种珍惜;爱,更是一份责任。当学生处于对爱情的好奇、疑虑、困惑、对爱缺乏自我辨别力时,教师的这份正面引导无疑是最及时有力的。
  在我们的周边,失败的婚姻数不胜数,近年来父母离异的学生比例日趋上升。作为教师和学生日常相处,深刻体会到父母的分手、家庭的破裂对孩子成长的伤害。在他们没有选择地要承受家庭痛苦时,有谁真正想过,除了伤害,这些无辜的孩子还要承担些什么!
  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加强爱情的责任感,是为孩子们的明天负责,是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更是对一代一代的人负责。
  此外,初三课本中《我的叔叔于勒》、《蒹葭》、《陌上桑》等篇目都可以成为正面引导学生的积极内容。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爱情问题是一个人个性形成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同时也是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当学生们“头低着,耳朵竖着”开始于这个神秘而更有吸引力的话题时,我们还可以推荐、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经典爱情名作,在对作品的了解中体会,在有所感中有所悟。所产生的对内心真正的震撼,远不是这群少男少女书包中的言情小册子所能达到的!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论爱情》
  2、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1—6册
  3、《哈佛女孩刘亦婷》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