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的翻译涉及到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三方面。
文言实词最重要,注意要点是:
①基本模式是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
②积累与根据上下文意推断相结合。
③重点是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
④专用词语不译,一般词语译彻底。
文言虚词相对次要,注意要点是:
①积累,大体了解重点虚词较特殊的用法。
②对句中的关键虚词要确译以体现句意。
③根据上下文和相关实词意义进行推断。
文言句式在文句翻译中也不可轻视,注意要点是:
①注意并准确反映分句间的关系。
②注意并准确补上句中省略成分。
③注意词语调序以符合现代习惯。
④注意根据全文和上下文意推断。
综上,“文言文翻译”的总体要求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准确规范。基本方法是通读全句,标注要点;关注全文,准确理解;按照词序,对应翻译;调整全句,符合规范。
至于文言文知识点的考查,2002年对文言文中固定结构(其……之谓也)考查是一个重要信息,所以除了仍以常见文言实词、虚词、语法作为总的复习范围外,建议将文言文中一些固定结构(如……之何、……孰与……、等等)的备考重视起来。
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翻译的方法,大致可总结为“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如:
郑 人使我掌 其 北门 之 管。
│ ││││ │ │ │ │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如上句中的:使─让; 其─他们的;管─钥匙。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 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上例中的“人”、“我”、“北门”就是这样。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如:句首的状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均可略去不译。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否则就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例1 2002年高考全国卷翻译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⑴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2分)“其”“……之谓”,一处1分。
⑵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3分)
译出大意给1分,“及”“尽”两词,译对一个给1分。
例2 2002年高考北京卷翻译
17.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5分)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或译为“却使事情更加糟糕”)(1分),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1分),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时”译为“运气”、“利”译为“顺利”也对)。(1分)
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天下”译为“天下人”、“知”译为“了解”也对)。“多”“知”各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