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语文论文 >> 文摘正文
送一米阳光灿烂一片天地
        ★★★
【字体:
送一米阳光灿烂一片天地
作者:黄琳    文摘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2-19

送一米阳光,灿烂一片天地

广州四中聚贤中学     黄琳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深陷在应试教育的泥潭中,以“时间战”“题海战”为教学法宝,这样虽能局部、暂时的提高学生成绩,却严重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其结果是高投入低收益,教师累学生苦,付出与收益不成正比。我们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的,并不仅仅是换套新的教材,或是说用了新的标准的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今年我们荔湾区教研室倡导“有效预习训练法”,就是要教会学生有效的预习习惯,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愉快学习、情感学习、成功式学习与创新性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将来适应社会现实生活的需要。我有幸参加这项教改科研实践工作并感受到它的好处所在,下面就谈谈我所体会到的有效预习方法的特点和我自己的点滴做法。

1、预习提纲更注重个人情感体验。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先学习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内容。传统上的预习是一种面面俱到的练习卷,而《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预习,提纲要简化,任务要“主观化”。它除了对课文的读通读顺和生字的学习要有相应的要求外,更强调学生自己的读书感悟。如要求学生读完课文后注意不同的感受,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读书中有什么疑难?对作者(或文中的人物)有什么不同的看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经验,情感和体验去领悟作品,完成阅读指向。

2、  有效预习更注重内容丰富性。

    以往在课堂上,学生经常性地拿出买到的教辅资料,照本宣科的甚至是不流利的朗读。可见学生对材料的理解程度,更不用说把它作为理解课文的辅助工具了。尤其是缺乏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有效预习要求学习做到书本世界,现实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的沟通,把每篇课文变成一个个小课题,要求学生不但要对课文了解,还要对课外的资料有查阅,更主要的是要实地体验生活,使学生知道生活处处皆语文。比如我们在学习朱自清《春》的时候要求查阅与春有关的一系列的资料,并且让学生亲自告诉大家自己心目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每个人的感受不同,再到大自然中验证,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预习效果很好。

3、有效预习讲究策略,注重合作探究。 

有效预习也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具体地说,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布置学生预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预先了解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减少学习中的难度和坡度。但是,预习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要注重让学生拥有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也就是说教师要不断的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的设题形式,要求学生研读理解课本和资料,已获得直接经验。让他们带着问题和体验走进课堂,展开思维的交锋碰撞,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预习才会有好的效果。我在教授《羚羊木雕》一课时,在要求学生预习时,我让学生亲自演习,并从不同的身份角度谈谈矛盾的解决方法,分析人物的性格优缺点,如何更好地解决,学生们的预习很有热情,课堂效果很好,对课文的理解很到位。

4、有效预习注重检查方式的多元化,多样化。

     以往的预习检查,大都是老师集中时间按顺序逐一进行。有效预习,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所设的题紧紧围绕文本,穿插在课文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我们把预习的结果变成成果的分散调用和展示。它需要老师在教学的整个过程时时在意学生预习结果,处处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比如在讲授《看云识天气》时,预习手册上有对字词的积累,也有对民谚的积累,也有对学生自己的经验的总结要求。更有天气变化的对比要求,所以,教学中要求老师不断调整教法,学生可以画,可以唱,也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自编的寓言故事等,要求老师要时时注重学生预习的效果的检查,这样,对老师提出的要求就更高些,既要全面掌握文本内容,又要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前瞻性,所以掌握的资料要多,要准确。

有效预习实施了一个学期,我教的一班语文成绩有所上升,期末比四班平均分多了0.3分,而期中时比四班平均分少了9分。由此可见,有效预习还是要坚持下去,还要在教学中还要改变一些不足,比如有的时候在检查预习时会有些遗漏,致使有些学习不努力的同学能够逃脱老师的监控,因此今后要在不同的学生身上运用不同的方式来提高预习的效果。教会他们有效学习的好方法,相对学习的过程来说,这虽然看起来很小的一个方面,但是好的方法和习惯的养成,将会让学生们终身受益。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