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语文论文 >> 文摘正文
写作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
        ★★★
【字体:
写作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
作者:周平湘    文摘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27

写作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

 

  :本文概述了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目前写作自我效能低的主要原因,结合教育实践着重论述了学生写作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  影响因素  原因分析  写作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自我效能感”的内涵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指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其基本特征是强调主体因素对学习的必要性及其对人性潜能发挥的决定性。自我效能感是通过影响学生的活动选择、所付出的努力程度、面对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坚持性、毅力、和体验到的焦虑感等若干中介来影响学生的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动机作用。它直接影响到个体在执行这一活动的动力心理过程中兴趣、动机、自信、自尊等非智力因素的功能发挥,对调节人的行为有着重要作用。

 

  “写作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

写作既是一种认知活动,也是一种情感活动,个体的情感成分自然影响到写作过程的各个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态度和观念在写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复杂的认知任务,写作过程肯定要受到自我效能感机制的影响。那些在写作上感到有能力的学生,对写作更有兴趣、更自信,更可能付出努力,能更好地完成任务。而那些怀疑自己写作能力的学生,就会对作文感到恐惧。因此,在写作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自我效能”的开发,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将有利于推进我们的写作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写作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受到四个因素的影响:①行为的成败经验:学生个体成功的经验会提高其自我效能。②替代性经验:同伴的成功能促进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增强实现同样目标的信心。③他人评价和自我知觉信息:个体可以从他人的评价、态度中获取有关自己能力高低的信息,而有关直接经验的自我知觉信息的影响最大。④个体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信息:稳定、健康的情绪状态对于增强自我效能感至关重要,而紧张、焦虑等容易降低学生在写作情景中对自我效能的判断。

 

  写作自我效能感低的原因分析

作文教学中“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的“中心观”制约了学生的习作思维,忽视了写作兴趣和积极情感的培养,导致学生习作时兴趣不大、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无话可说、行文干涩、作文模式化等诸多症状。目前在作文教学改革众多形式中,不论是读写结合教学、情境作文教学,还是片段作文教学、话题作文教学等等,其教改“重心”都落在让学生“有所感而作”上。但“急功近利”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学生的写作自我效能感尚未得到真正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习得性无力感的影响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等习得性无力感现象,如遇到审题、选材等问题无法突破时,就会心甘情愿放弃努力,甚至产生“我根本就不会写作文”、“我最不喜欢上作文课”这种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的想法。这是一种自我效能感极低的表现,如果长期得不到帮助,则会形成习得性无助,或导致抑郁,最后会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

2、模式化的作文评价标准的影响

当前的作文教学中,仍有一些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采用固定、简单的评语模式,诸如“句子通顺,条理清楚,结构完整,中心明确……”等,这种千篇一律的评语不仅不能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反而使许多学生失去了写作的兴趣,使他们在选择任务目标时缺乏主动性,在困难情景中缺乏坚持性,写作自我效能感低;甚至会使有的学生形成“我不聪明”、“我什么都不行”的自我评价,并逐渐内化为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标准,常将自己的劣势与别人的优势相比,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缺乏信心。

3、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作文教学也只是为考试服务,学生作文不善于抒写个性、表达真情,内容空泛虚假。为了完成作业、对付考试,学生把作文当作一种负担,或套话连篇、无病呻吟,或寻章摘句、生搬硬套,有的甚至利用作文软件,投机取巧,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写出的作文自然没有真情实感、枯燥无味。导致学生丧失了真正的写作兴趣,对作文充满了厌恶情绪。

 

  “写作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1、成功的体验

成功经验的获得是提高效能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多体验成功,即班杜拉所谓的“无条件积极关注”或强化,尽力为学生创设取得成功的机会。运用优势策略,可使学生心理立于不败之地。通过“低起点”、“低标准”、“小步子”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现实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的临界点上体验成功。可引导学生在综合分析自己成绩的同时,着重纵向比较自己是否取得了进步,进步了多少。如学生的习作一旦被老师当范文宣读,或上黑板报、校报,他的写作热情和积极性就会迅速提高。

曾经有这样一个学生,各门功课都比较好,惟独作文拖后腿。一次偶然的机会,老师发现他说话头头是道,层层是理,思路清晰,便顺势开导他:写作文其实就像跟人说话一样,就是按一定的顺序把要说的话说出来。不久他成功了,老师在全班表扬了他,他又看到作文本上老师鼓励性的话语,异常激动。后来他的作文还被当作广播、校报的稿件;有了成功的激励,进步非常明显。

2、榜样的激励

正如班固所言“教者,效也,上行之,下效之”,这是一种替代强化策略,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示范。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而且身教重于言教,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品质修养和榜样示范意识:从我背起,从我写起,“下水导练”。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向上心便会随之产生,写出好文章就大有希望,可形成期待效应,进而转化为自我效能。教师也应提高自身的自我效能,并对自身教育教学成果积累、转化和传播,对一些著名教育家如魏书生、钱梦龙等教学范例评价介绍,可以形成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产生权威效应。

另外,在写作困难的学生旁边安排一些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让他们模仿别人吸取知识、观察事物的态度、方法,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周婧喜欢多抄多练,文字功底较好;袁粲的观察能力较强,写状物文章比较成功;王鑫嗜好阅读,广闻博览,写出的文章行云流水,纵横捭阖。将他们安排在学习方法欠缺、效率不高的同学旁边,让他们的方法和经验对周围同学形成辐射影响,产生榜样的效能。

3、人情化的评价标准。

教师批改作文时,切忌以自身的好恶和思维习惯作为评定的标准,也不求全责备。而是客观地描述学生写作的进步和不足,因文而异、因人而异,饱含爱生之情,仔细琢磨学生的写作优势,善于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亮点,多采用“批改+评语+奖励”的办法。对待“差生”和那些自卑、胆怯、孤僻的学生,尤其“另眼看待”。要尽可能发掘学生作文中的积极因素,加以肯定、表扬、鼓励,实行高分激励政策,敢于给优秀作文打满分,让他们看到成绩,看到希望,看到耕耘的成果,看到成长的足迹。

在学生作文批改中,离不开老师不断地点燃、唤醒、启迪和激励。当学生表现出松懈、灰心、颓丧的时候,为他写上:“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当他取得了成绩有点翘尾巴的时候,“希望你的努力是不懈的、踏实的,做灿烂星空中真正的英雄,笑到最后才最迷人”等。采用这种充满真诚、充满关爱的评语方式后,学生的作文中少了胡编滥造的东西和假大空的语言,多了真情实感和鲜明的个性。学生不仅提高了写作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对生活、对人生的认识。

4、合理的归因

学生都有一种自我归因的能力,会对自己的成功或失败作出原因分析。老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归因,指导和帮助他们正确分析作文成败的各种原因。如学生作文写得成功,或高水平发挥时,归因为自己能力的突出这种稳定的、内部的、可控的因素,他们就会感到满意和自豪,提高写作效能感。对写作能力不强,或偶然的写作失败,则作努力不够、不稳定的归因,而不能归因于运气、机遇这种外部因素。从而改变学生对作文的知觉态度,消除害怕心理,以消除习得性无力感,提高写作的信心与兴趣,以及对后继作文的期望。这样在自己能行的信念的指导下,可以促进自信心的发展和自我效能感的良性循环。

5、宽松和谐的环境

要让学生能以一种兴奋轻松的情绪状态投入写作,就必须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让他们能够在沐浴先辈精神文明之光的同时,又能拥有超越前人的激情。这些都有赖于教师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写作情境,如音乐、录像、多媒体,可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写作情境;学生入情入境,激起强烈的情感共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主动参与、乐于写作的积极心态。指导《拔河》、《足球赛》一类作文时,可将学生带到现场观察,感受竞赛时的热烈氛围,学生情绪高涨时再作文便有了一吐为快的欲望。

尊重信任是建立和谐环境的前提。教师内心要信赖学生,疼爱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学生个性中的闪光点多加赞赏。教师应积极热情地深入到学生中间,做学生的朋友,建立平等、尊重、信任、激励、合作等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倡写“放胆文”、“放手文”,倡导“实话实说”、“实事实写”的文风,并容忍学生的“异端”,尊重学生独立写作的权力,让他们能够在作文中无拘无束地倾泻思想感情的潮水。学生有了“自由感”,就会大胆、自信地说出心灵深处的真切体验,而且这种自由、轻松、融洽的氛围,有利于他们幻想力、创造性的培养和发挥,学生“惮于作文”的心理会逐渐解除,学习态度会大为改观,以此提高感染的效能。

当然写作必须跟语文教学有机结合,互相渗透。还要鼓励学生跳出课本,走出课堂。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营造“人文化”的生活情境:读书、看报、讨论;看电视、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学生在这些活动情境中动口、动手、动情,去感受、去品味、去吸收,可以释放心灵,张扬个性,体验到课外学习给生活、给写作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从而增强写作效能感。

总之,班杜拉关于自我效能的理论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情感、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开发学生的潜能是很富有启发的。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榜样的学习,采用人情化的评价标准、宽松和谐的环境等方法,增强学生的写作自我效能感,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献:

[1] 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 司继伟. 写作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进展[J]. 心理学动态,200083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