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20年,是不平凡的20年。从湖北省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讲,它同样是不平凡的20年。20年来,湖 北省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谱写出了一曲又一曲辉煌的乐章。
一、更新了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的变化是改革教学的先导。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加之后来“文革” 十年的动乱,语文学科的性质被抹煞,致使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混乱,教学无所适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不仅给全国的经济吹进了春风,也给中学语文教学拨开了云雾。继“拨 乱反正,正本清源”之后,湖北省中学语文教学也渐渐地举起了“改革”的旗帜。不过,要改革,统一认识,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第一要著。湖北省中学语文教师是怎样更新教学观念的呢?
(一)破“满堂灌”为“启发式”
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是扼杀学生活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实质是不信任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正因为如 此,教师教学只是一人唱独角戏,把知识嚼得细细的,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在听教师讲课时 可以不动脑筋,只要能像“容器”一样装进知识就行。不管你消化不消化。是懂了还是没有懂,教师是不多过 问的。换句话说,教学任务的完成只是以教师讲授文章数量的多少为标准,例如一册《语文》课本内有30篇文 章,教师全部“讲”了,那就算这位教师一学期的教学任务完成了。这是一种只看数量不问质量的衡量标准, 是极其片面的。如若不改变这种状况,教学质量是难以提高的。
当然,我们只是认识到“启发式”教学是冲破“满堂灌”教学模式的最佳途径,于是,1982年我们就在全 省范围内提出了“改革课堂教学必须坚持启发式”的研究课题,通过报告会、示范课等形式提高教师的认识, 转变观念,努力实践,提高效率。
现在,湖北省中学语文启发式教学研究仍在深入探讨之中。
(二)破“讲堂”为“学堂”
在启发式教学研究的启发下,湖北省中学语文教师对“教师中心论”有了进一步认识,一致认为,启发式 教学不仅仅是一个方法问题,它是对“教师中心论”的否定,同时,要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还必须进一步明 确教学的实质,弄清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地位,掌握启发式教学中的技巧性的问题。否则,启发式教 学就会流于形式。“满堂问”就是“满堂灌”的一种变式,一种翻板。于是,1983年我们又在全省范围内提出 了“中学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的研究课题,真正解决教学的方向问题。
从那时起,这一研究课题不仅在我省范围内,而且在全国范围内也油然兴起,其影响是深远的。
(三)破“无序”为“有序”
在课堂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渐渐地把目光投向了作文教学的研究。其中,就是要解决作文教学中的“ 无序”问题。阅读教学教师还有课本,作文教学呢,教师手中无遵循的凭据,一上作文课,教师就摸脑袋,处 于盲目性和随意性状态。这如何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开展了作文教学的调查及作文 序列的研究,并编写了《初中作文自能训练序列丛书》。
不仅如此,为了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我们还开展了作文教学全程性的指导研究活动,积极开展学生 的文学社团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全省学生的作文竞赛,等等。
现在,湖北省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面貌已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观。
(四)破“教书匠”为“教育家”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有效地解决教师队伍中的“断层”现象, 我们一方面致力于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把培养青年教师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使他们能迅速地成 长起来,成为教学能手,直至教育专家。我们的措施是:举办各种类型的理论培训班;举办各种类型的研究活 动;举办青年教师的优质课竞赛及其论文评比活动;提供实验科研课题,鼓励他们参加课题研究等。
20年来,湖北省已涌现出了一批教坛新秀。有不少教师在全国已赢得了荣誉,被称为教育专家了。
二、结出了丰硕果实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年来,经过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湖北省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已结出了丰硕果实。 下面列举几例:
(一)单元教学研究初见成效
1988年至今,湖北省中学语文单元教学课题研究已有11个年头了。课题名称是:三段六步多课型能级递进 式单元教学。“三段”,是从学生学习的年段而言的;“六步”,是体现每一单元教学的步骤或环节;“多课 型”是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在每一单元内的地位所采用的不同教学方式;“能级递进”,是指教学所要达到的 目标,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具体地讲,就是从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到鉴赏。这个 “递进”是循序渐进的,是滚动式发展的。我们之所以确定这样一个研究课题,主要是因为它能结合学生的学 习实际,体现单元教学整体性原则,以及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即能级递进。这个课题的名称也不是从一开始 就有的,它是从实践教学中渐渐明确的。从而也说明了一点,我们在单元教学研究中也走过了一段从蒙胧到逐 渐认识的曲折过程。
现在,单元教学课题研究不仅深入人心,而且在全省范围内已广泛开展起来。起初只是在初中开展实验, 现在已有不少高中教师也在运用单元教学的原理实施教学。
实施单元教学后,教学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从教师方面讲,普遍增强了三个意识:目标意识、整体性意识 、流程意识。从学生方面讲,普遍增强了三种能力:自学能力、综合能力、迁移能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实施单元教学后,避免了过去教学中机械重复的现象,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增加教 学的容量,而且能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正如有的教师说:“传统的一课一教,贪多求全,胡子头发一把抓, 轻重不分,主次不明,样样要求学生掌握,学生囫囵吞枣,食而不化,死记硬背,恶性循环,造成学生过重的 负担。单元教学要求围绕单元目标,在一个单元内按规律、有序列地完成一两个重点教学任务,突出单元内相 对集中的主要目标,分清主次,重敲轻点,完成单元教学任务。这样不仅强化了重点,增强了教学力度,同时 ,相应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这正是我们教改的目的。单元教学能达到这一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证 明了单元教学的可行性及其推广的价值。
今年下半年,根据全省单元教学的发展状况,我们将准备邀请专家评估验收,作阶段性的小结,探讨深化 问题。
(二)课内外衔接研究粗具规模
在单元教学研究的基础上,研究的领域又有所拓展,1993年,湖北省宜昌市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即 “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现在,这一课题研究已经历了五个春秋了,遍及宜昌市的城镇和农村,平原和 山区,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1998年,刘国正先生两次到宜昌,第一次是进行实地考察,第二次是进行 深入探讨。特别是第二次,他带领了人教社及全国中语会的领导、学者、专家一行10人对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 究,影响是深远的。
为什么该课题能迅速发展并受到专家们的高度重视呢?正如国正先生所说:“语文教学一与生活相联系, 必将面目一新。宜昌搞的课内外衔接实验,本质就是语文教学同生活相联系。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只靠课内 是不行的,还必须把脚伸到课外去。”他还以《语文教学与生活》、《展开双翼才能腾飞》为题充分肯定了实 验课题的方向。
正是因为方向对头,所以实验见效很快。对语文课,现在宜昌市的语文教师普遍乐教,学生普遍乐学。他 们的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他们的校园环境增添了文学氛围,学生的视野开阔,知识面宽,自学能力强 ,谈吐明快,举止大方。这就是该项实验所带来的效果。
不过,这项实验虽经历了五年,但毕竟只是刚刚起步,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不断完善。今后要加强研 究的力度,突出课题特点,在“衔接”二字上下苦功夫;加强科学管理,使实验纳入科学化的轨道。
(三)素质教育研究正在深入
实施素质教育是近几年提出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我省广大中学语文教师不仅十分关注,而且也积极参与 了研究活动,特别是鄂西边远的山区——鄂西自治州,那里的教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申报了该项课题的研究 。我们可以这样说,该项课题研究在湖北省是全面性的。为什么在“应试教育”笼罩下的今天,教师对素质教 育研究还有这么高的热情呢?这与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提高不无关系。特别是语文学科,教师看到它在素质 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更增添了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我们的基本作法是:
第一,加强素质教育宣传力度,努力使教师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在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上 ,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及其创新精神。
第二,突出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梳理知识内容,明确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道德情操、民 族意识、个性心理等教育内容,使学生早日成为“四有”新人。
第三,占领课堂主渠道,遵循教学原则,努力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培养学生自立、自尊、自信的精神,积极学习,提高能力。
第四,倡导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密切联系社会生活,不断扩大知识视野,在实践活动中提高综合能力,为 今后学生走入社会打下基础。
第五,改革考试的内容和方法,发挥考试的正确导向作用,有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改革课堂教 学,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等等。
第六,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不仅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业务能力,还要求教师有高度的 政治责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人师表。同时,教师还要懂得教育规律,用正确的、科学的教育方法,促进 儿童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否则,就会迫使学生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所以,我们要下大力气抓好教师队伍素 质提高。
现在,素质教育课题研究还只能说刚刚起步,阻力还很大,但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是有信心和决心坚持 下去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初步看到湖北省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状况,它是有领导、有计划地把改革逐步引 向深入的,而且有一条明晰的发展轨迹。其间,我们还大力地鼓励个人的钻研精神,积极开展教改活动,如武 汉市六中特级教师洪镇涛的“本体”课题研究,荆州市沙市区教研室特级教师邓嗣明的“情感目标”课题研究 等都在全国颇有影响,为湖北省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增添了光彩。
三、看到了美好前景
回顾20年来我们所走过的路,的确令人欣喜。它为我们证明了一条真理: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只有改革 ,才能兴旺;只有改革,才能发展。
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20年时间只不过是一次短暂的停留,今后,教学改革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 。尤其是面向21世纪,不知有多少新的课题等待着我们去开掘,现有的课题还需要我们去深化,任重而道远啊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为了湖北省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美好的明天,我们应该义不 容辞,加倍努力。为此,我们还必须注意:
第一,积极学习教育理论,努力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教改实验已经证明,没有教育理论指导,教改的成 效不会大,甚至坚持不下去,依然走回头路。即或有的实验有些成效,但因缺乏理论而失去了指导的意义,因 此,掌握理论依据是教改成败的关键。当前,我们引进的国外先进理论不少,国内许多教育专家总结的经验也 不少,特别是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三老”的教育思想,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我们只有掌握了这些 理论,才能站在理论的高度、时代的高度去审视问题,才能大胆地去开拓进取。
固然,时代在发展,科技在飞跃,许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开始运用,但这只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对 大多数教师来讲,“科盲”现象还比较普遍,我们搞改革实验,仍然停留在落后的小手工劳动状态行吗?起码 ,当前掌握电脑操作,采用多媒体教学已是迫在眉睫了。否则,你的教改实验又有多大的价值呢?
第二,积极参与教改实验,努力实现科学管理。实践证明,中学语文教学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学会会长 彭慧敏曾说过:“教学改革实验是语文学科发展的生命。”但是,过去的改革实验还只是停留在经验型上,原 因之一就是没有纳入科学管理的轨道。有成绩、有成效仅仅举几个例子,而不是用量化的方式去确定实验预期 达到的目标,缺乏说服力,也难以推广。因此,改革实验我们一是要积极参与,二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尤其是 实验过程中的管理。
第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争当学生的表率。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教师这个职业 ,决定了教师应该时时处处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我们每天在教育学生如何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而自己却不 能严格要求自己,会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尤其是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该是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也应该做到,这才能增强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