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杂烩精编 >> 文摘正文
教师节大会发言材料——是谁动了教师的读书时间
        ★★★
【字体:
教师节大会发言材料——是谁动了教师的读书时间
作者:朱孝伟    文摘来源:铜山县大许中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8

是谁动了教师的读书时间
                               
    教师,首先是一个读书人,这是妇孺皆知的道理。在市场经济、影视文化、网络浪潮的背景下,中学教师读书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又是谁动了我们教师的读书时间?
  一、社会心态的浮躁与人文价值的失落
    市场经济的多元化使许多人产生了心灵震荡,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面对一个个腰缠万贯的大款,很多人再也静不下心来读书了。毕竟,首先要安顿生存所需,然后才能安顿心灵。虽然党和国家一直很重视科技教育事业,表彰了吴文俊与袁隆平,重奖了王选、黄昆,但这离广大中学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学教师毕竟太远了。左看看,别的行业有下岗的、有待业的,觉得当教师还不错;右看看,有的人没有什么文化却赚了大钱,自己寒窗十年,还过着清贫生活,而且工作又那么辛苦,于是价值天平产生了倾斜,急功近利,追求经济实惠抬了头。评职称要论文,我就干,优质课对我有好处,我也干。对自己没有好处则不干。读书与人文滋养是文火慢功,只有靠边站。无怪乎有的人道德水平倾斜得没有了底线。
  二、应试教育评价体系及教师自身的痼疾
    应试教育体制下,许多教师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读课外书没有用处。大家说的是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但实际上起主要作用的还是一张高考试卷,一个高考分数。试卷的主要内容来自课本,于是课外书便赋了闲,读书成了解不了近渴的远水。另一方面,自认为是“科班”出身的教师自己就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做学生时或读书不多,或读的兴趣与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与发展,教师自己缺乏读书的内在需求。
  三、大多数中学教师的生活负担过重,缺乏良好的读书环境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有人做过一个调查,发现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为9.67小时,与8小时工作制相比高出1.67小时,应该说,在升学压力下,对于中学教师来说,9.67小时还只是个保守数字。就拿我们语文教师来说,每周12节课,加上5个早晚自习辅导课,再加上班主任跟班、学校的各种公共活动,兴趣小组以及学历、岗位、定级评职、信息技术等培训;仅仅是早上6:20到6:50半个小时的时间内,就要接受三个不同部门的出勤考评。事实上,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自由支配的时间实在不多,没有时间来读书。从大环境来看,不论教育系统还是整个社会都与静心读书的氛围不甚和谐;各种急功近利的思潮、各种喧嚣浮躁的信息、各种光怪陆离现象纷至沓来,整个社会处于躁动状态,缺乏良好的读书生态环境。
  四、影视与网络的影响
  铺天盖地的影视文化与网络浪潮的冲击,使读书更加陷入了困境。影视与网络是谁也无法阻挡的潮流,对读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影视网络的娱乐性、便捷性、广告性极大侵占了读书的空间与时间。
  学校是读书的场所,是书籍的王国,真正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读书爱好者。教育的真谛在于“做”而不是“教”。教师的读书习惯会影响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给教师的建议》69页,苏霍姆林斯基)。不管教师读书难的理由有千万条,但每一个中学教师自己都应该清楚,作为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读书人。作为教师,我们无力改变社会风气,但为了孩子,为了自己,我们必须坚持读书。古人说,“书犹药也,可以医愚”,现在我想说,坚持读书应该是教师最起码的职业底线,尤其是处在这样一个学习社会化的时代,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不断完善自己,提升人生品位,超出“匠”的局限;在为学生打造高考敲门砖的同时,为他们的终生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

  • 上一篇文摘:

  • 下一篇文摘: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