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杂烩精编 >> 文摘正文
“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
        ★★★★
【字体:
“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
作者:佚名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6-12

据说宋代有一位自命为“才子”的人,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对人们称赞欧阳修的诗文写得好,很不服气。一次,他决心去找到欧阳修,同他当面较量一番。

 

在途中,他见到一株大杨树,不由得诗兴大发,随口念道:

 

门前一棵树,

两朵大丫杈。

 

虽无多少诗味,但他还自觉很不错,想接着再吟下去,但却拼命搜索枯肠也难以续上。这时忽听背后有人续道:

 

春至苔为叶,

冬来雪是花。

 

他转身一看,原是一个穿粗布衣服的陌生人。由于这续吟的两句虽有点诗味,但也称不上是上品。因此,“才子”内心并不悦服。为了解闷,他约这位陌生人一起同行。二人来到江边,见一群白鸭正扑入河中,嘎嘎欢叫。该“才子”又禁不住高声吟道:

 

一群好鸭婆,

一同跳下河。

 

当他还未想好如何接续下去时,陌生人又接口吟道:

 

白毛浮绿水,

红爪荡清波。

 

这两句对仗工整,诗意浓郁。“才子”才开始感到有些佩服。后来,二人齐乘渡船过江,江面上清风徐来,碧波荡漾。“才子”不由得又在船头放声高吟:

 

两人同乘舟,

去访欧阳修。

 

陌生人听后,微微一笑,接吟道:

 

修已知道你,

你还不知修。

 

“才子”想了一下,才悟到陌生人就是欧阳修。于是,羞愧得满脸通红。为什么呢?原来陌生人这续吟的最后两句,不仅直接说明他就是欧阳修(两句的“修”,按当时语境,不难推出指的正是欧阳修。因为,一路上经历表明,欧阳修已知道了这个“才子”的自负和“诗才”,只是这个“才子”还不知道陌生人欧阳修罢了),而且,最后一句的“你还不知修”,利用了“修”同“羞”的同音条件而使这一诗句具有双重意义:表面上指“你还不知道欧阳修”,实际上指的是“你还不知羞”。这种利用语词的多义和同音条件而有意识地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现象,就是修辞学中所说的双关。




  • 上一篇文摘:

  • 下一篇文摘: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