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教法学法 >> 文摘正文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字体: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者:佚名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6-18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主要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教给预习方法
    预习一般是在课外进行的,但是学生开始不会预习,应该把预习拿到课堂上来,酌情上几次预习的指导课。在预习课上,老师用一个例题做例子,带着学生一起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对中高年级学生的预习方法一般是:
  (一)全册预习。新学期开始,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全册预习,对新学期的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1.读目录。目录是全册书的缩影和提纲,统观目录,能帮助学生构成全书的轮廓,了解全册的学习内容,明确学习要点。2.读内容。就是把全册的内容浏览一遍,粗略地了解一下哪些章节易学,哪些章节难学,并记在预习笔记本上。
  (二)章节预习。章节预习的方法是粗读某一章或某一小节的内容,明确例题的类型,整理粗读提纲,对单元或小节的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三)课时复习。课时复习一般是在讲新课前的一两天进行,对某例题进行思考性细读。课时复习要让学生养成如下习惯。
    1.课前看一看。怎样看?首先要看学习内容,包括课题主要讲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其次,要看这部分知识与原有知识有什么联系,弄清知识的生长点。为了引导学生有序地“看”课本,可以指导学生利用预习本,把看的内容用表格的形式固定下来,要求学生边看边记,用以检查预习效果。
    2.课前做一做。有些知识,仅靠“看”学生不易看懂,必须亲手做一做。
    3.课前想一想。预习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此教师应抓住教材的重难点,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给学生提出恰当的预习要求,设计好预习题。
    4.课前练一练。预习例题以后,学生可以在老师讲新课前把例题后面的练习尝试性地练一练,通过练习,检查一下自己看懂了多少知识,不会做的或看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待教师授课时注意听或提出来。
二、精心设计预习提纲
    设计预习提纲的原则是:①预习题要有针对性,即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②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就要激发学生对预习产生兴趣,所以设计的预习题要体现趣味性,能激发学生求知欲,使他们主动探求问题。③预习题要有启发性和指导性,能启迪学生思维。④预习题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预习不要流于形式也不要要求过高,学生“跳”了,还是摘不到桃子,或预习形式千篇一律,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宣布预习要求,可以老师讲,也可以用小黑板写好,还可以印发预习卡片。开始预习之前,要让学生复述或读一读预习要求,再让学生说一说,对预习要求不清楚的,教师讲清后,方可组织预习。
三、及时检查预习情况
    及时检查预习情况,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检查的方式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出几个小题让学生笔答、课内提问检查等。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检查,检查后都要对该次预习情况进行评讲,以推动下一次预习。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主要靠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实践,只要长期坚持,经常指导,学生的预习水平便会不断提高,就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专心听课的习惯
    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听课,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教师要讲好课,另一方面学生要会听,二者紧密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要求学生做到“四会”,即“会听、会想、会说、会记。”
一、会听——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
    要求学生上课时既要听老师讲解,又要仔细听同学们的发言。要使学生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老师自己必须做到:①上课时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促使他们仔细听课;②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吸引他们仔细听课;③运用学生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保持学生良好的注意。教学中既要运用教具、实物等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又要运用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等手段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促使学生专心听课,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其次,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听的习惯进行培养和训练,为了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要求学生做到:
  1.重视听讲。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老师讲解的重要作用。老师的分析讲解、启发点拨,不管从内容的连续性、生动性,还是从方法的系统性、灵活性,都比课后老师或家长的辅导详细得多,更是同学们自己看书远远不能比拟的。
  2.专心听讲。课上应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眼睛要盯着老师或黑板,看老师的表情或板书内容,耳朵听老师讲课,头脑思考所讲的内容,思路应与老师的同步。
  3.会听门道。一般老师讲课分成几个大步骤:开始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接着引入新课,然后进行新课、分析讲解、推理,启发学生理解掌握新课的内容,最后还要概括小结一下。教学中要让学生听得出来,明白老师每一步讲解的目的,并积极配合,达到老师既定的目的。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做过的习题如果能再深入地研究,从中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对每节课的旧知复习,不要满足于会做,而且要作深一步的观察、思考。通过指点,使学生学会探索发现数学规律的学习方法。
  4.当堂弄懂。一堂新课,总要介绍一些新概念、新方法、新技巧,那么课堂上就要搞清楚每一个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对数学公式、法则、性质和定律要知道怎么推导出来的,以及如何运用。在课堂上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要想到哪里,始终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5.理清思路。学生的思路不但要跟着老师走,而且要把知识发展思路及教师引导思路弄清楚。知识发展思路,在预习时可能“理”过,但不一定理清楚,上课时就应特别注意,弄清楚本节课所学的新内容,是怎样从上节课内容发展来的,这样理,有利于理解,也有利于记忆。
二、会想——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
    学习数学知识,就其过程而言,实质上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知疑、质疑、释疑的思维过程。所以,数学教学中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和训练尤为重要。
要使学生养成质疑问难习惯必须做到两点:
  1.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
  2.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要使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质疑问难的主要方法。二是教会学生逐步学会质疑问难的一般方法,质疑问难的方法主要是课本中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逻辑方法,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性,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释疑解难,并逐步养成习惯。
三、会说——养成爱说善说的习惯
    说是表达,是思维的外壳。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来反映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理解过程,因此,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爱说善说的习惯。说的训练一般有如下三种:
四、会记——养成勤于记笔记的习惯
    笔记,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手段,如果上课时既听了时既能理解又会作笔记,学生讲,又动了笔,既动了脑,又动了手,就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对学生记笔记要进行具体的指导:一种是直接在课本上记下一些要点、注解,如当老师讲到某个问题对自己有启发时,或某个问题不懂、或有什么好的想法时,可以在课本上或书上简要地记上几笔或画个符号,留待课后解决,防止关键地方漏掉;另一种是记下扼要的提纲式的听课笔记,尤其高年级的同学要养成听课记笔记的习惯。

    阅读自学习惯。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
   
总结归纳的习惯。每学完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的知识点连成线、铺成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想活跃。
   
观察思考的习惯。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形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要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事物一般规律和特征。
   
切磋琢磨的习惯。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研究甚至争辩,相互启迪,促进智慧的发展。
   
练后反思的习惯。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a.怎样作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b.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c.为什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想解题基本思路。d.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对此归纳,思维求异。e.能否把题目变通一下?变成另一类题目?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