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教法学法 >> 文摘正文
浅析教师教学态度与学生学习态度的关系
        
【字体:
浅析教师教学态度与学生学习态度的关系
作者:斗室星空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6-12

浅析教师教学态度与学生学习态度的关系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都曾遇到过这样的现象:自己在课堂上讲清了所有知识点,技能练习也认真讲过,练习过,可学生掌握的效果就是不近人意。于是有的教师便把此现象归因为现在的学生浮燥、懒散,不爱学习、不用功等,其实这些就是学生学习态度不良的行为表现。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一直认为: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交给学生“双基”,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完整的。研究者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技能之外,还教给了学生一种态度。    在心理学中,态度是用来说明人的行为一贯性的概念,通常指人对各种事物和现象所持有的一种协调一致的、有组织的和习惯化的反应。它是人通过与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物直接接触的经验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形成物,是个性的一个侧面。它主要包含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种成分,其中情感要素占核心地位。学生学习态度不良与否,直接影响到其学习是积极与否,从而成为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良好的学习态度一旦形成,学生就学会了对人和事物进行正确选择的方法:接受什么,拒绝什么;喜爱什么,厌恶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同时,态度又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形成物,具有某种一致性和一贯性。所以,只要学生在学校形成了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后无论到了什么学习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都会以一种相同或相似的行为方式参与,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提高生活效率,以致成年后的工作效率。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大起大落、忽冷忽热,说明该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学习态度: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无所谓、不投入、消极甚至厌恶等,说明该生形成了消极的学习态度,当然,消极的学习态度一旦形成,也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也列为教学目标之一。    从归因论的角度分析,“态度”属于决定学习效果各要素中最不稳定的一个要素。我们无法改变学生的智力遗传特性,很难改变一个学生的认知风格,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教育活动,比较容易改变一个人的态度,使他对一件事情的态度从消极变为积极。因此,从教育的角度看,学习态度是教育者应该格外重视的一种心理成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态度也是教师大有可为的一种教育活动。    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主要是在各科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形成,大多数教师虽然都在传授各学科知识、技能和技巧,并未有意识地教导学生应该怎么样对待学习,而学生却在这些教学活动中时时刻刻受着各科教师不同教学态度、风格的综合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对学习的一套认知、情感及相应的行为反应,这就学生学习态度的主要形成渠道,这正是学生不会按照教师说的去做,而是按照教师做的去做。    就实际情况而言,不同类型的教师会教给学生不同的态度。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两个维度对教师进行分类分析,就可以看出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类教师:就是教学水平高,且教学态度好;其工作一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教育事业非常执着,有较强成就感的教师。    他们当中以中老年教师占的比例较大。由于他们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爱好,善于调动学生的认知兴趣,并让学生轻松、愉快、有成效的参加学习活动,使学生对学习形成积极的认识一学习本身是一件很令人愉悦的事情,是自己迅速成长、成熟的捷径。在多次尝试学习成功之后,便培育起热爱学习的情感,进而增强了学习行为的强度,产生出越来越多地积极学习行为,从而步入良性循环。这类教师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不仅在课堂上出效益,而且在学生学习的反馈环节,即作业批改或考试评价中,从不放过学生的每一个错误或不完整之处;从书写到语言表达,从一道题到一个符号,都要契而不舍地帮助每个学生达到要求。这种教师令已形成不良学习态度的学生“无法逃避”、“无处躲藏”,因为这种学生知道,他是纵然有“万变的借口”也无法应对这种教师这一坚定“不变”的教学态度。在此种情况下,学生会在教师长时间的教学态度影响下,逐步形成对这门学科学习比较稳定的良好学习态度。    所以,这类教师不仅能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扭转学生的消极学习态度,有了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课堂及课后的学习效益都能得到保证,自然杜绝了抄作业、考试作弊等种种“常见病”。    第二类教师:是教学水平高,但不在乎小节,常马虎行事。这类教师中,中青年教师比例较大,而他们恰恰是学校依靠的中坚力量。    由于这类教师大都才思敏捷、大胆创新,教学水平提高很快,从备课到上课的环节中都能取得很好的效益,但他们却往往忽视课堂后的教育指导。如批改作业草率、忽视个别辅导、忽视考试后的分析及记录等工作。这类教师的整个教学活动给学生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既然作业上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说不定还会遇到轮空不改,因此自己在作业上也不必太费心思”;“今天学的知识没过关也没什么,老师没来为难我”等等,这样一来,即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取得较高的效益,但由于巩固、复习等反馈环节被马虎对待,从而使整体学习效益被大打折扣,同时让学生对这门学科形成丁特有的态度:上课有意思可以听;作业可以随便做;考试遇到不会就想办法作弊。由于教师放松了课堂外的环节,而导致学生形成这样消极的学习态度,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学习该科课堂上的学习效益,甚至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形成恶性循环。这样下去,还能保证有好的教学效果吗?    第三类教师:是教学水平一般,但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这类教师中老、中、青教师均有,中青年比例稍大。虽然在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技能技巧的培养、课堂效益均逊色于前两类教师,但由于认真、执着、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使得在他们眼里没有小事,事事都得认真做,作业批改不仅要圈要点,还要与学生交流几句;个别辅导随时进行;学生全体都要发展,一个不少:考试后的分析总结有面有点,有整体有个别。    这类教师这种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教学态度,不但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关键还在于培养出了学生对这门学科不敢马虎、怠慢的习惯,学生逐渐也会为教师的积极态度所带动,投入到该学科的学习,形成良好的积极学习态度。    第四类教师:是教学水平一般,且对工作不投入,缺乏责任心,以应付为主。这类教师虽然比例不大,但确实存在,其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他们的课堂教学是没有效益的,课后工作更是懈怠马虎的:备课不研究、作业有时间就改,没时间就集体评讲;个别辅导更没想过;考试结束训斥一下学生就算一个单元结束。这样下去,不仅学生学不好知识、掌握不了技能,更严重的是学生从这类教师身上学到了许多负面的东西:这门学科没意思,做事也可以不认真。    从以上的分类分析中可以看出,教师即使没有在课堂上专门教授“态度”,但学生也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会了相应的“态度”;而且,学生形成的这些“态度”对教师教授该学科的教学效益有着深刻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益,除了要在各自学科知识领域内下功夫,还应该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克服由于自己的言行不当而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最终影响到教育效果,影响到学生的成人成才。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