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教法学法 >> 文摘正文
故事:乐学的材料,解惑的工具
        ★★★★
【字体:
故事:乐学的材料,解惑的工具
作者:佚名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8
   教初中语文多年,常常因学生的一些怪问而难堪。如一次学生问:为什么说二百五,不说二百六二百四呢?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无论将二百五的含义讲得多么明白,学生还是不会满意。其实,二百五、二百六等数字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通过故事理解二百五一词并不困难。

简述故事:战国时,苏秦被害。齐王大怒,要复仇,终拿不下凶手。于是,让人将苏秦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悬挂于城门,并明书榜文:苏秦是个内奸,杀了他为齐国除了一大害,当赏黄金千两,望来领赏。

榜文一出,跳出四人。齐王再三核实,四人一口咬定。齐王说:真勇士也!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人各分得多少?四人齐答: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既解答了疑问,也使学生在乐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学生在理解上有难关,在记忆上同样有难关。理解上的困难可以借助故事来突破;突破记忆上的难关,同样可以借助故事。

每个学生都要面对庞大的作者群。这众多的作者虽一晃而过,但却要求学生要对多数作者有一个明确的记忆,朝代、生平、著作、评价等等,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但若借助故事,则可让学生尽快熟悉、了解作者,并在大脑中留下印迹。如介绍作家老舍,不妨讲一下老舍笔名的来历:老舍,原名舒庆春,他把字拆成两字,取名舒舍予,后来干脆叫起老舍来。之所以这样,是习惯于北方的朋友会面时亲热的叫法,如老王、老马等。另外,又有舍己为人、奋发励志、舍我其谁之意。

这样的介绍,无论是姓名,还是人品,都有助于学生记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的好坏,决定于学习态度是否端正,而要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却是一件难事。比方说,你要求他准确运用标点符号,他就是一到底。如果单从理论上说服,他不一定感兴趣;如果辅以故事作为例证,效果就大不相同了。这类例子很多,如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头发长无麻子脚不大周正这些例句,用上不同的标点,会出现不同的结果。通过故事的形式讲授,学生就会在笑声中警醒自己,从而引起对学习和运用标点符号的重视。

关于学法的指导,也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明明方法不对头,一讲再讲,他偏偏要强行为之。例如作文,因读了一篇作文,便不顾自己的实际,将他人的东西生硬地塞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有的甚至干脆全套全抄,文不加点。这样以来,写秋假风闻,老师几乎年年可见到鱼米之乡的水稻在旱地上长出来了。怎么办?讲一些有趣的故事,进行诱导启发,使其明理。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财主岳母死了,要家中的先生替他写祭文。先生遵嘱,就从收藏多年的古书中抄了一篇给他。财主拿了祭文,到灵堂前当众开读。他的岳父在场陪祭,一听尽是说自己的,就一把夺了祭文,一怒之下,把女婿痛骂了一顿。财主受辱回家,责怪先生不该这样写祭文,但先生还是拒不认错。争执之下,财主打了先生的嘴巴,先生一手捂嘴,另一手翻出原祭文,对财主哭诉说:这祭文乃是刊出的,我是一字不差全文照录,怎么会错?我想莫不是你岳母家中死错了人?故事很夸张,但它说明学习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否则是学不好的。所以,死搬硬套、生吞活剥的方法不可取。

以上几例足以说明,面对学生厌学,教材或枯燥,或重难点集中,为寓教于乐,相机引入一些小故事、生活趣闻、笑话等,就会使教学深入浅出,且能激发出学生的兴趣。无数的故事,是快乐教学法极好的组成材料,是攻克学习难关的一支虎虎有神的生力军。在许多困惑的时刻,我们不妨求助于故事。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