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考语文开放型题解题思路精点例释
作者:范通战  文章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17 19:49:14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___________
                          ——重庆市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24小题
例⒉  假如你周围也有西奥这样的人,你会给他什么忠告(不同于文章中校长的提醒)?请写在下面。
                         ——河北省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27小题
例⒊  除上文所说之外,你认为防治“非典型肺炎”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不超过30字)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认识非典型肺炎》语段阅读第6小题。
例⒋  你认为当今的中学生应怎样挤时间加强课外阅读?
                                                ——2002年甘肃省中考试题第28小题
这几道题涉及到提建议、谈看法、说方法、找措施等,均可归为“献策类”题,解这一类题时,一般来讲应抓住三点:①扣紧问题。即紧紧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想办法,拟措施,如果自己的设想脱离了题中的具体要求,即使答案再完美都不能算正确。②切合实际。我们在设计答案时所提的建议、措施等,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力求能够切切实实地解决问题,不要只说一些无用的空想。③鼓励创新。设计这一类题时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这样,我们在解题时就应该追求想出新点子,找到新方法,提出新建议,拟定新思路。如上例⒋我们就可以这样来设计答案:
参考(一):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把课外阅读当作调节脑筋的一种休息方式,这样既可增长知识,又有利于身心健康。
参考(二):中学生时间紧,作业多,任务重,课外阅读在一天内不宜贪多,但若每天坚持二、三十分钟还是可以做到的,只要这样持之以恒,时间久了,定会大有收获。

(十五)积累类
精点:积累时分门别类,运用时对号入座。
例释:
例⒈  根据你平时的积累,请分别写出有关“成功”、“幸福”、“奋斗”方面的名言警句,每方面写出一条即可。
                    ——辽宁省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20小题
例⒉  文章第五段、第六段中作者深情礼赞文学长者的光辉。除托尔斯泰外,你最敬佩的文学家是谁?请结合他(她)的一部名著谈一谈你的收获。
                         ——吉林省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23小题
例⒊  “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根据这一观点,为第⑦节补充一个典型事例。(50字以内)
                                                ——南京市2002年中考试题第20小题
例⒋  在你读过的古诗中,有许多表达作者理想抱负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陕西省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1(3)小题
这类题意在考查学生平时知识积累的功底,主要涉及到名言警句、名著知识、补充论据、名诗佳句等。真正要做好这一类题,没有捷径可走,非在平时下苦功夫不可。只有平时广泛涉猎,博闻强记,在解题时才能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不过,此类题相关的知识浩如烟海,任谁也不可能尽数记会。怎么办?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些知识来个分门别类,然后每一类有针对性地准备上几条,解题时再适当地灵活变通,对号入座,自然就可收到不错的效果了。

(十六)拟广告类
精点:语言简明醒目,内容关注主题。
            形式力求新颖,风格讲究创新。
例释:
例⒈  过度砍伐、无节制使用是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2001年武汉市政府在全体市民中发起了“禁止使用一次性木筷”的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拥护支持。现请你根据平时的观察和思考,提一条保护森林资源的建议或拟一条含警示性的标语。
——黄冈市2002年中考试题第25小题        
例⒉  “中国如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片异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些是申博的宣传标语。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为2008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创作一条宣传标语。
——上海市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19小题      
例⒊  用一句话为“抗击非典”宣传活动拟一则公益广告,至少用上两个成语。                          ——山东省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5小题
拟广告词,一般应努力做到:语言简明醒目,内容关注主题,形式力求新颖,风格讲究创新。要注意根据主题要求,或者是事物、产品等特点,认真组织、锤炼语言,力求简明醒目,并恰当选择语言形式,尽量新颖别致,力争让人一见心为之动,情为之夺,志为之移。

(十七)命题类
精点:明白要求,辨清文体,
            确定设题点,把握常用语。
例释:
例⒈  请你以本段文字为材料,除注音、写字、解词外,再出一道题,并作出解答。
           ①你出的这个题是:
           ②你的解答是:
          ——宁夏回族自治区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阅读(二)第6小题
例⒉  阅读文章第⑤段,请你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答案。
                          ——济南市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15小题
设计这一类题的目的,意在考查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解答这一类题的关键在于命题这一环。要做到有疑可质,且所提问题有些价值,首先,要明确要求,即弄清楚设题要求的范围,命题时不可逾越这个基本前提,如例⒈就不能再命注音、字词类题,例⒉命题时不能超出第⑤段。其次,要辨清文体,确定设题点。文体不同,其一般的质疑目标也就不同,记叙文常在记叙的顺序、线索、要素、中心、表达方式等方面设疑,说明文则常围绕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语言的准确性等方面设疑。因此,我们在命题时必须先辨清文章体裁,看是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然后再根据体裁确定从哪个角度来进行命题。第三,把握常用语。文体不同,在命题或解题时有些基本用语也不同,如记叙文中的“中心”,在议论文中却叫“论点”;记叙文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却称“打比方”,到议论文中又变为“比喻论证”,因此我们在命题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文体特点,恰当选择合适的文体“术语”来表述。这样,我们在命题时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质疑有方。

(十八)创意类
精点:围绕主题,大胆设想,
            追求特色,要可操作。
例释:
例⒈  除了献花和写信,你们班打算用什么活动来表达对白衣天使的敬意呢?请写明活动的名称和步骤。
活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京市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5③小题
例⒉  以上文段节选自《科学是美丽的》。除了文段涉及的例子,你还能提出哪些“师法自然”的美丽点子?请你发挥想像力,谈谈自己的科学设想和创意。
                 ——广西壮族自治区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22小题
例⒊  “五·一”前夕,班内要组织一次郊游活动,班主任委托团支书拟定一份活动程序提纲(总字数不超过100字),假如你是团支书,该怎样安排这次活动?
此类题直接考查的是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间接地也可考查其动手实践能力。这类题的答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高低之别。因此解题时,首先要围绕主题酝酿答案,只要自己的创意围绕题中要求的主题展开,那么这个答案就算“正确”了。但是,要想提高答案的质量档次,就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大胆设想,敢于别出心裁,独辟蹊径,追求自己的个性特色,如例1,我们在设计答案时,可以从帮助或者为白衣天使做点事这个角度来考虑,但是能不能设计成这样的活动呢?——
活动名称:管好我自己,让你别担心。
活动步骤:①召开“把我心声说给你”主题班会。②开展“积极防非典,管好我自己”医疗防疫活动。③定期将活动进展情况向白衣天使们汇报。
答案的优劣是显而易见的。最后,我们的创意设计可操作性要强。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做虚幻的设想,而要有可行的具体步骤和措施。

(十九)作用类
精点:了解常规作用,学会灵活变通,
            结合语言环境,选择表达用语。
例释:
例⒈  第②段中加点的词“只好”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河北省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21小题
例⒉   品味第⑨段画横线的句子,结合语境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北京市海淀区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19小题
例⒊  文中第⑾⑿段写了其它的树和花,试分析其对表现本文中心的作用。
                              ——广东省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18小题
例⒋  选文第一段引用古诗文的作用是什么?
                                ——辽宁省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13小题
作用类题涉及面很广,字、词、句、段,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论证方法、说明方法等,都可以设题进行考查。那么这一类题我们应该如何去复习应对呢?①了解常规作用。这一点是需要下实功夫的。单以句的作用为例,一般会考到的就有中心句、主旨句、记叙文中的议论句、首尾句、过渡句、反问句、设问句、排比句等,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对于每一种句子来说,却有其相对稳定的常规作用,如中心句——概括文段内容;记叙文中的议论句——画龙点睛,点明主旨;首句——概括引领下文;设问句——前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后突出答案……只要能够引导学生了解掌握了这些常规作用,就等于练好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内功。②学会灵活变通。在具体解答此类问题时,一定要善于在常规作用的基础上针对具体情况灵活变通,从而确定出符合实际的答案来。如上例⒉中的比喻句,一般来讲,比喻句的常规作用就是使陈述的对象生动形象,但我们在回答这一问题时,绝不能只说其作用是“使陈述的对象生动形象”,而应说得清楚具体一些,如参考答案: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在老人的追赶下奔跑,“我”尽管比老人跑得快,但永远摆脱不了他执着的追赶。③结合语言环境,选择表达用语。如说明方法的作用一般都可总结为“……的突出(表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但不同的方法却有其各自相对固定的表达用语,如列数字——准确地;打比方——生动形象地;举例子——用事实有力地;分类别——条理清楚、具体详实;作比较——通过对比鲜明地突出了;做图表——直观准确地……等,只有能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灵活选用恰当的表达用语,变通使用常规作用,我们才能解答好这一类题。

(二十)情境会话类
精点:简明连贯重得体,场合身份和关系,
           换位体验来判断,传统美德作标准。
例释:
例⒈  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写出符合题意要求的话。
毕业前夕,父母对你百般呵护。作为家里一员,你很想替他们分担些家务,却常被拒绝,为此,你十分苦恼。你既不想让父母担心,又想让他们明白你的想法。这时,你应该怎样对他们说?
                           ——陕西省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7小题
例⒉  理想是相互的。在文章结尾,老师深深地自责并由衷地祝愿学生。假如你是这位学生,你会对文中的老师说些什么呢?
                          ——福州市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26小题
例⒊  星期日上午,班级团支部组织团员到社区为老人开展服务活动,而你没有准时赶到,耽误了大家的出发时间,你该怎样对大家说呢?
                                                 ——河南省2002年中考试题第5小题
这类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要求做到简明、连贯、得体。解这类题时,连贯、简明较易做到,得体方面常会出现问题。因此,我们在答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在“得体”方面的把握。说话得体与否,关键看说话者所说的内容与其身份、所处的场合及所面对的对象之间的关系等是否和谐。那么怎样判断自己所说的话是否得体呢?我们可以采用“换位体验法”来判断,即把自己假定为听“这句话”的人,看看自己听到这句话后心里会有什么感受,若觉得心情愉快,即可认为“得体”;若是“别别扭扭”甚至“剜心刺耳”,那么就不“得体”。其实,我们在换位体验时,自然而然地会遵照一种标准,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善、谦让、有礼貌、尊老爱幼等,符合这种美德的,听起来就会舒服,与其相悖的,听起来就会刺耳。

编后:
    语文中考开放型试题,题型百花齐放,绝非我们所能一一列出,但纵观横比,其命题有一个基本的走向,那就是注重体现“以人为本”的命题思想,题中多要求突现学生的个性,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实践及语文综合能力。因此,我们在复习训练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展这些方面的能力。
在运用此系列方法指导学生解题时,切忌比葫芦画瓢,一定要吃透其精神,只有融会贯通,方能举一反三。最好的方法是能够引导学生去发现解各类题的思维规律,从而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来,然后反复运用,强化训练,方可化为能力。当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时,百法归为一种科学规律指导下的语感,一切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了。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