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文言文迈步课外 现代文回照课内——2006年中考阅读试题的命题走向
作者:唐建新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3/6 23:04:17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由于高考的强势牵引,国家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中考语文试题的阅读考查的走势越来越明确,首先是文言文迈步课外,现代文回照课内。
   一是文言文多年来坚守义务教育大纲对初中教学的要求,读读背背。即使是考阅读,也是严格局限在课内的文言文选段上。随着人文教育比重的增加,新的课程标准的逐步推开,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水平逐年提高,文言文阅读(有的叫古诗文阅读)的选材慢慢从过去的恪守在课内开始迈步课外,且有逐步增加的趋势。
  2005年中考约有天津上海河北陕西青岛厦门等一半略多的省市开始了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考查。
    如广东课改实验区的附加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6分)
    董行成
怀州河内县董行成能策贼。有一人从河阳长店,盗行人驴一头并皮袋,天欲晓,至怀州。行成至街中,见之,叱曰:“个贼住,即下驴来!”遂承伏。人问何以知之。行成曰:“此驴行急而汗,非长行也。见人则引缰远过,怯也。以此知之。”捉送县有顷驴主寻踪至皆如其言。 (选自《太平广记》)
   (1)根据故事情节,请你给董行成起一个恰当的绰号:(1分)
   (2)请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董行成这次“策贼”的依据。 (3分)
   (3)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2分)
    提送县有顷驴主寻踪至皆如其言。
    再如浙江省课改试题文言文阅读,语段二,关于《东坡画扇》的考查,一篇仅200字的文言短文,帮助理解的注释却有九个之多,大大降低了文言文理解的难度。
   
文言文阅读难度不大,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语段短小,文字浅显,比较容易读懂,只需学生注重平时的文言积累特别是文言实词的积累即可正确解答。
    二是现代文阅读注意了对课内的回照。这表现在一半多的省市直接间接地考查了教科书上的现代文阅读。由于多年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设置基本篇目,在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口号下曾经明确承诺现代文阅读局限在基本篇目内,加上高考不考课内的文章,在基本篇目考了几年以后,似乎就难以在课内命题。而现在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变化,教材多样化,课程标准又没有规定现代诗文背诵的篇目,使得各课标实验教材越来越大胆选用自己认定的现代文,这也给课内现代文走进中考试题提供了可能。加上对现代经典的认识加深,考什么教什么的客观现实,为了纠正对课本教学的不太重视的倾向,自然,考查课内现代文就成了一种共识。
    一是直接出现课内现代文原文,如苏州  阅读〈〈最后一课〉〉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4—15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宇: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4. 下边的句子是描写人物肖像的,都写到了人物的身材和脸色。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3分)
    ①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②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孔乙己》)    
    ③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圃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故乡》)
15.文中有一个细节: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用法文写了“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请结合下边的一段文字,说说这一细节的表达作用。(2分)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回照课内,还有一种方式是课内现代文不出现,而是把课外的选文与课内的内容结合起来或对比起来考查。又如 河南省的11题,本文和朱自清的《背影》都是写父亲的文章,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
   两个父亲的形象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请你概括出两点写在下面。
其次,阅读试题的命制思想越来越成熟,考查的能力项目越来越容易检验出真正的阅读能力。过去那种在阅读部分考注音解释造句改错别字等的非阅读能力考察的省市地越来越少,特别是教育水平较高,教研能力较强的地方基本上不再在阅读部分考基础知识和一些语言技能了。阅读试题命制技术的逐步成熟,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强调整体阅读和对比阅读。一般的阅读试题都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试卷上提出能够涵盖全部内容的问题,要考生作答。如黄冈市,在阅读部分的题目上就直接出现“整体感知”的字样。其他常用的试题用语有“联系全文看”“结合全文理解”“本文阐述的观点是什么”“本文介绍的某某的主要特征”等等。无论现代文还是文言文,现在都开始注意了对比阅读,常常采用课内外两则文段的对比,或者课内同一内容两则文段的对比。
   二 注意阅读的拓展探究。南京(三)题《水葫芦之灾》文后有15——18题,18题,“绿色污染”已经成了当代世界性的难题,请结合文章内容与下列资料,说说你对“绿色污染”的理解。资料一 资料二(略)。要求学生学会除文章阅读外还要善于使用资料以进一步加深理解。河北19题,请你再举出一个“心系一处”并获得事业成功的例子。安徽13题,花粉在水面晃动这一偶然发现,使学者获得启发,解决了科学难题,你能由此联想到科学史上其他类似的事例吗?请举一例。
   三 选材突出地域文化。北京市的《老北京的小胡同》《万园之园——圆明园》,北京海淀的《话说海淀》,河南的《内乡县衙》《钧瓷》,南京的《水性江南》,苏州的《被女性化的苏州人》,等等。从文章题目上就可以看出命题者对宣传本土文化的拳拳之心,并希望通过试题增加考生对家乡了解与热爱。还有一些试题选用本地作者的文章,本地有影响的成果等,都是用心良苦的在通过考试评价在加强热爱本土结合社区进行语文学习的教育。
   四 注意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进行教育和考查。约有三分之一的省市直接将读书卡片、读书文摘、读书心得等纳入了阅读能力的考查范围。如济南16题,在读了《故乡的榕树》后摘录一个最喜欢的句子抄写在读书卡片上。江西19题,要求做批注。如北京海淀,在情节的发展和感情的变化两条线中的图示,要求考生对其填空,帮助考生直观地理清思路。上海河南等要求在表格中填写内容,也是如出一辙。湖北宜昌三题,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积累资料,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做读书笔记可以摘录、概括、批注、联想,还可以做评价、写心得。请认真阅读下文,按照要求完成相关的读书笔记(本题共6小题计14分)。
   前者是从选材上,后者是从考查的内容上的发展趋势,我们在中考复习备考的时候,务必把握好这两大特点,结合自己的实际积极扩大文言文的备考范围,回归课内的现代经典,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习惯,整体把握阅读理解,不断锻炼自己的阅读拓展探究能力,认真备考,就能够取得中考语文的理想结果。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