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以课本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写个性化作文 |
作者:黄莉君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25 9:41:40 文章录入:chinesetwo 责任编辑:蓝星 |
|
以课本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写个性化作文 —“一课一得”自主作文研究心得 泾阳县姚家巷中学 中学作文教学水平长期以来处于徘徊不前状态,教师难教,学生怕写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解决学生认为难写而怕写作文的问题?笔者认为,作文之所以令学生头痛,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有二:一是学生不会抓写作材料,觉得没有什么可写;二是没有作文兴趣。自然,在缺乏写作内容、没有写作热情的情况下,学生只好硬着头皮来拼凑,胡乱编造“成文”来 针对学生“无米”和“厌写”的事实,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以课本为例子、为切入点,以学生为中心,向自己周围辐射,写出自己真实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鼓励他们注重平常积累,写出具有个性特色的作文来,我觉得此做法较有收益。 一、针对文体,激发表达欲望 狭义的新闻即消息,是新闻媒体常用的一种文体,用简洁、概括的文字叙述新近发生的事情。《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表述如下:“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据此,我在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消息之后,我先让学生把自己身边发生的真实的事情、甚至是新闻媒体报道的消息叙述出来,让他们明确消息并不难学,也不难写,只要把握其结构,再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即可。消除了畏难心理,有了写作欲望,小记者们报道的消息可不少:有报道自己因参加吉他学习班而刚刚在泾湖公园义演的;有报道自己同学因母亲的去世而伤心悲痛的;有报道校园食堂卫生亟待加强的;有报道年级故事会精彩纷呈的;有报道法制报告会场面激烈的;还有报道“神州五号”载人飞船胜利升空令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振奋、骄傲的 ……。可见,生活中的材料枚不胜举,关键看学生是否长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只要善于引导,学生们也情愿、乐于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营造氛围,促进个性发展 新课标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教课文《散步》时,文中祖孙三代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围让人感动,在自己家庭中,是否也在演绎着同样感人的故事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同学写自己奶奶、爷爷如何疼爱自己,父母如何呵护自己,哥哥姐姐如何谦让自己,弟弟妹妹如何淘气顽皮……,说自己家庭成员的事,学生当然有话可说,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亲和了他们的亲情关系。 课文是例子,生活是影子,每个人每天都在生活、学习,怎么会不有所感触,有所体会呢? 三、创设情境,鼓励个性表达 《一面》一文中多次描写 四、合理评价,珍视个性创造 而这段“恋情”终因家长有所察觉而告吹,小作者写出了自己在学习与交友之间不能左右自己的真实面孔,矛盾的心情。学生正在认识社会,他们有自己观察生活的视角,也有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体验,错误在所难免。 每教一课,设计一个小作文,可以命题,也可以让学生自拟题目,不仅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也教会他们如何去生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我们能使学生在平等、尊重、无压力的轻松氛围中受到启迪,养成一课一得的好习惯,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浮想联翩,在生活的窗口前敞开心扉,悉心观察,将死板、逼迫式的作文教学由“要我写”变成学生发自内心深处的“我要写”,语言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这样便实现了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的一大夙愿。 (本文荣获陕西省教育学会论文评选二等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