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病句的辨析修改指导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22 22:44:21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句子是五级语言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中最重要的一级,也是语言中最重要的使用单位,因而高考考纲中有两个考点与句子这一语言单位有关,其中包含的一个内容就是辨析并修改病句,属于高考语文能力测试的D级。自1992年起,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越来越受命题者重视,已成为每年必考的内容之一。 (一)病句的类型 所谓“病句”,是指因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修辞不当而造成的“不通顺的语句”。不通顺的语句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结构不当,二是表达不当。《考试说明》规定的语病类型有六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1、语序不当 2、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或赘余 4、结构混乱 5、表意不明 6、不合逻辑 (二)辨析病句的基本方法 实际语言运用中,病句辨析是规范化的重要要求。我们在答题时,大都会分作两步走:首先是从语法角度进行分析,采取“压缩法”查找“病因”;再从修辞、逻辑角度检验。但遗憾的是,此类试题得分很低。(据北京市1997年试卷抽样调查,3分的试题平均得分仅为0.435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不是我们在复习时没有掌握有关句子的理论知识,没有做相关练习,而是在答题时,忽视了出题者设置的“陷阱“,被表面的语感欺骗了,因而正误不分,是非难辨。 下面让我们具体看看辨析病句时可操作的几种方法。 l、语感审读法 2、主干枝叶梳理法 3、造句类比法 4、逻辑意义分析法 (三)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 了解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特别是《考试说明》中指出的6种类型,把握了一定的辨析病句的方法,还要熟悉改病句的常规方法。修改病句的目的是为了使句子表达准确,语句明白无误。此时应该遵循几条原则。 l、保留原意 这个句子犯的是搭配不当的毛病,“彩旗飘扬”可以看到,“歌声隙亮”却看不到。修改这个病句时,不能因为搭配不当就把“歌声嘹亮”删去,因为整个句子是要从两个方面来表现公园的热闹非凡的,删去“歌声嘹亮”就把句子的原意给改了。这个句子可以改成“一走进西湖公园,就看到彩旗飘扬,听到歌声嘹亮”。 2、语法角度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上级领导……决定……并赔偿……”显然有悖整个句子的意思,“赔偿”的人应该是失职的粮库主任,而不是上级领导。应在“赔偿”前面加上“责令他”。 3、词法角度 这个句子中数词运用不当,应把“二”改成“两”。如不说“二张桌子”“二盏灯”,而说“两张桌子”“两盏灯”。 4、逻辑事理 “离弦之箭”是笔直向前的,而“蜿蜒”是曲曲折折的,句子中的比喻不合事理,不合逻辑。应改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般。” 综上所述,修改病句可以概括为五字诀: 总之,高考试卷中的病句辨析题有一定的难度,“病因”不是很容易看得出来。我们做此类题,除了熟练运用相关的语法知识、逻辑知识外,一定要“惕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仔细地琢磨句子,细察猜析,切莫轻易相信平时的“语感”,要克服粗枝大叶套用程式的弊端。 “老套”的十八岁 今天,是我的十八岁生日。 清晨,天阴着个脸。我从昏睡中醒来,破例懒洋洋地穿衣服,叠被子,洗漱……唉,没人注意到我,我要努力地表现得快乐一点儿啊。 于是我满脸笑容,朝气蓬勃地来到学校,见到每个同学都问:“早。”可还是没有问我一句:“你今天怎么了?”好让我把生日的事说出来。 终于捱到午休,和菁菁一道去吃饭。她可是我最好的朋友了,总该记得我的生日吧。可谁知同她聊了一顿饭的工夫,经我多次暗示,她却还没记起。 绝望了,今天注定是个孤独的十八岁生日。我迈着沉重的步子回到教室,独自坐在那儿发呆。但转念一想,自己已经十八了,该成熟起来了,哪能如往年那样非要让全世界为自己庆祝生日呢?接着,也就释然了。我重拾起笑脸,对!我要用灿烂的笑去迎接十八岁,伸展臂膀去拥抱绚丽的十八岁! 我找到一张纸,兴奋地写下了我的《十八岁宣言》,之后,心满意足地独自端详着,独自庆祝十八岁的到来。 但,没有“生日快乐”这句问候的生日,虽特别,可却并不完美。我尽量挥去失望。回到宿舍。 “咦,谁把灯关了?”一进宿舍,我就顿感“不妙”,可没等我转身逃跑,就被同舍的姐妹们一下子拥在中央,被他们手中闪着的亮亮小手电,手机晃得睁不开眼。一时间,生日快乐歌响起,欢呼声、祝福声从四面八方涌来,弄得我手足无措,呆立着,口中只有连声的“谢谢”。可这“谢谢”二字又怎能表达我无尽的感动与惊喜? 在被窝里打手电读他们给我的信,有泪无语…… 这在电影中反复出现的“老套”情节,竟真的发生在我十八岁生日这一天,我真不敢相信。 有人说:“第一个形容女人像花的人是聪明人,第二个再这样形容的就是傻子。”不,我不这么认为。只要用的真情,为的是让所爱的人感到幸福,我愿作那第三个这样形容的人,也愿过无数个重复那“老套”情节的生日。 [评语] 从小处切入,描述的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事件,但写出了心情的变化,认识的变化。有真情实感,因而有感染力,是值得学习的范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