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猜读续写”中激活创新思维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8 20:09:13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一 近年来,笔者尝试以微型小说猜读续写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效果良好,深受欢迎。 所谓微型小说猜读续写,是指将挑选出的微型小说的结尾(有时是中间部分)删去,让学生猜测原文,并续写出来,然后师生比较续篇与原作结尾的优劣,欣赏作品艺术技巧的一种学习活动。选取微型小说开展猜读续写,有着特殊的意义。 首先,这切合了微型小说的文体特征。微型小说比起其他的文体更讲究构思,其“创作更像一种智力竞赛”(作家蒋子龙语)。优秀的微型小说,大多意蕴深刻、构思精巧,其结尾往往出奇制胜、新颖别致。所以挑选微型小说进行猜读续写,特别有“猜头”,更便于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也有利于提高他们作文时谋篇布局的水平。 其次,猜读续写切合学生的阅读心理过程。我们在小说开拓新局的切换处,在真相大白的一刹那,在由现象到本质的阐明处,突然抽去下文,让学生面临问题情境,变得心痒难挨;再引导他们驰骋想象参与创作,凭借自己的智慧填补艺术空白,他们的兴趣必然提升,创造性思维必然大为活跃。 二 请看笔者一个典型的教例: 1.上课前,教师印发已删除结尾的《夺妻》、《继父》、《精彩的镜头》三篇作品,布置学生认真自读。 2.课堂上,教师明确何为猜读续写,指出:这是一种高级的益智“游戏”,有点像“给个谜语让你猜”,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想象能力,给作品续出异彩纷呈的结局来。 3.教师以一则小故事开路: “某银行老板与一位文人打赌,如果文人能连续15年深居一室,整天看书,闭门不出,也不接待来客,老板就输给他一笔巨款。文人同意了。日复一日,冬去春来,文人天天在屋子里看书,哲学、文学、历史、科学、逻辑……无书不读。15年期限很快要满,银行老板为避免破财,顿起杀机。他在一个深夜潜入小屋……”讲到这里,教师有意停顿下来,要求续出结局,学生很顺利地完成了。 4.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发下的三篇文章展开猜读续写练习。诱导他们根据前文提供的信息,飞跃神思,补出新奇而不荒唐的结尾来,还要力求意味无穷。学生同桌之间讨论一番后,每人选择一篇作品动笔续写。 5. 20分钟后开始交流、讲评。先后有十多位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把原作结尾介绍给学生,引导他们对照原作与续篇,讨论评议谁优谁劣;欣赏原作的精妙之处,总结小说作品构思和结尾的艺术;回顾猜读续写的过程,探索预测与续写的技巧。比如围绕微型小说《夺妻》,我们展开了如下的续写与研讨: 夺妻 (不丹)达里姆·齐特里 卡尔下了车,走进朋友家宽敞明亮的宴会厅。今晚这里将有一个热闹的聚会。 卡尔是一个有钱的商人,三十多岁仍孑然一身,正打算物色合适的人选成家。一进朋友家,卡尔的目光就被一位迷人的姑娘所吸引。 随后的活动中,卡尔心中再无他物。他寻找一切机会与那姑娘接近。她叫比玛,在一家公司做秘书。她对卡尔似乎也很有好感。 两人谈兴正浓时,聚会却已接近尾声。于是,卡尔主动提出送比玛回家,她欣然同意了。 很快,卡尔的车停在一所幽雅的寓所前,两人依依不舍地道别。让卡尔略略有些失望的是,比玛并没请他上楼坐坐。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不断约会,一切进展顺利,卡尔很高兴,终于找到了一个意中人。 但有一天,卡尔在与比玛共进午餐时,发现她神情有些抑郁。卡尔关切地问:“怎么回事,比玛,有什么需要我帮忙吗?” 比玛未作回答,眼泪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卡尔心都痛了:“亲爱的比玛,我想娶你为妻,为你分忧。你愿意吗?” 可令他窘迫的是,比玛先是泪珠滚滚,继而失声痛哭起来,引来饭店里不少顾客好奇的目光。后来,比玛终于平静下来,说:“卡尔,很遗憾,我已经结婚,我已属于别人。他是不会同意跟我离婚的。” 在卡尔惊愕的目光中,她拎起手包,哭着离开了饭店。 打那以后,卡尔始终心神不宁,他放不下比玛,常常想起他们相处时的甜蜜时光,他们本该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于是,他决定采取极端行动。 卡尔先作了一番周密调查,然后雇了个杀手,准备把比玛的丈夫除掉。杀手临行前,卡尔还一再提醒他行动要干净利落,以免被人发现。 计划能否顺利实施?那天晚上,卡尔焦虑地在屋中踱来踱去。终于,电话铃响了。 “喂!”他迅速抓起话筒。 “老板,您交待的任务完成了。” “很好!”卡尔说,“一切是否顺利?” ……(续写1OO字左右) 原作结尾: “是的,嗯,不过……” “不过什么?”卡尔心脏狂跳。 “不过,当我离开时,被一个女人发现了。” “你这个傻瓜!我一再提醒你要小心。” “没问题,老板。”对方回答说,“那好像是他妻子,我已经把她一起干掉了!” 教师点评: 《夺妻》篇幅短小而耐人寻味。它昭示着这样一个道理:妄图以卑劣的手段摘取果实,摘到的只能是涩口的苦果。这对于市场经济的今天尤其具有警世意义。小说在情节上设置了多处波澜:一是“比玛并没有请他上楼坐一坐”;二是比玛哭诉“我已属于别人”;最大的波折自然在于结尾,它节外生枝,陡地逆转,点出了作品主题,读来发人深思,而且对话简洁,干净利落。 学生不同于原作的续篇: (一) “是的,很顺利。” 卡尔听后暗自欢喜,他马上打电话给比玛。 “喂,比玛吗?我是卡尔,你有时间吗?” “抱歉,卡尔,我家里出事了。” “哦,出什么事了?”卡尔故作惊疑地问。 “我丈夫刚从国外回来的双胞胎弟弟被杀了。” “什么?”卡尔一下子呆住了。 (二) “非常顺利。” 挂了电话,卡尔的心终于平静下来,他不禁幻想起将来与比玛在一起的幸福生活。 不料,几天后的一封信却彻底打破了他的美梦——— 卡尔:感谢你帮了我的忙。我将和我的情人离开这里,我们早就订好了这个计划。为了感谢你的合作,我不会将此事传出。 比玛 (三) “太顺利了,而且我把您要的女人带来了,就在门口……” 卡尔一阵狂喜,发疯似地冲出去开门。 杀手上来狠命地给了卡尔一记耳光。 “老板,勾引您妻子的家伙就是他,怎么处置?”杀手恭敬地问身后的一个人。 “干掉他!” “是!” 学生点评: 续篇(一)设想比玛的丈夫还有个双胞胎弟弟,这一结尾既出人意料,又让人叹服,真是奇巧。续篇(二)假想比玛在借刀杀人,而且巧借书信道破天机,堪称绝妙。续篇(三)则设想卡尔杀人不成反而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这一构思同样妙不可言。 三 在此项学习活动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激趣原则。无论是选文还是确定续写的起点,都要考虑是否有吸引力,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2.启思原则。要让猜读续写活动充分激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使猜读续写的内容有广度、有内涵、有新意,使猜读续写的结果具有开放性、多维性。3.民主原则。练习可以由教师设计,让学生猜读续写;也可以由学生设计,让其他学生和教师猜读续写。展开评议时,不能轻易否定标新立异的想法,并且允许多个方案同时存在。教学中我向学生指明———好的续篇,可能与原作不谋而合;也可能是虽不相同,但同样合情合理;甚至有可能是高于原作、更胜一筹的,以此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超越意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