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议论文的阅读与解题指导 |
作者:高贞富 文章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5 22:29:31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议论文的阅读与解题指导 议论文,简单一点说,就是用以发表自己观点、看法、意见的文章. 有关议论文的基础知识: 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 就是全文想要论述的观点,看法,意见. 论据: 就是作者用来证明自己观点,看法,意见的材料. 论证: 作者用材料证明论点的过程.要注意既然是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只能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感受到或在写这样的文章的行文中意识到,决不可能说文章的某个句段就是论证.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立驳相结), 论证方法(讲道理、举例子、对比论证或正反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论证结构(总---分---总、是什么(引论)---为什么(本论)---怎么样(结论). 论据类型(事理论据,事实论据) 语言特点(逻辑性、严密性) 议论文的这些基础知识点就是考点, 现就这类文体的阅读及考试作一点说明,旨在提高大家的阅读水平及解题能力. 初步感知,明观点,知结构. 1.1边读边勾划自己不熟悉的词句,为以后收录订正读音、辨识字形作准备. 1.2想一想,作者通过文章告诉我什么观点,(中心论点,)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帮助我们判断:通过论述,作者告诉我什么事情,应该怎样,而不应该怎样.是什么,而不是什么 . 1.3按议论文的一般结构类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知道文章的大致结构,即:大致哪几段属于提出是什么,哪几段论述为什么,哪几段得出怎么样的结论),对文章的结构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读教材>一文. 初读课文,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围绕”骨气”这个话题在写作者,但作者到底为此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呢.再一细看,作者提出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样一个观点. 那么作者论述自己的观点时的论证结构又有什么持点呢.再大致看一下课文,我们可以初步感知前三、二段是提出观点,中间几段是论证自己的观点.文末几段是在论证观点后得出的结论.这样,我们就初步感知了课文的论点,明确了课文的论述结构. 以下,我们要对议论文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认识. 精读,明逻辑,知关系析语言. 2.1进一步阅读,明确中心论点 ,看能否在文章中找到一句,与我们初读时感受到的”是什么”中心意思一致的句子.要相信,议论文的作者为了使自己的中心论点鲜明.十有八九要在文中直接表述自己的观点,因此一般会有这样的原句.我们可以把它勾划下来.如果没有,那就得自己概括一下;如果你认为有,并且勾划出来了.你还要用下面的注意内容对你找到的这个句子进行认识,以发现你找到的句子是不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句.考证它的正确性. 提供注意项: 这个句子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一般不可能是个短语或词组,因为短语或词组一般不能表述一个完整的句意.如果你找到的句子没有这样的特点,只能说明你的发现是错误的. 另外,还有一个经验告诉大家: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一般在文章的前面部分,甚至有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很少在文章的后面.后面的内容一般是中心论点得到论证后而引申出的结论.不能把结论句作为中心论点. 要注意论点和论题(话题)的区别. 举例说明:>一文的中心论点是第一句话,”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而不可能是文章末尾处的”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也不能拟作”谈骨气”这动宾短语. 2.2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一般有这样几种情况:摆现实生活的某些现象,提出论点,如>.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的,如>.引名言提出中心论点的,如>.另外还要明确,有哪些段落属于这个内容.考试时往往要你作出判断. 2.3 作者通过哪些分论点 ,如何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寻找分论点的方法同寻找中心论点的方法,特别注意,分论点一般也在某此段的开头或结尾.它基本等同于记叙文中谈的中心句的概念. 2.4.论证方法的考查:须在头脑里清楚地知道,初中阶段有哪些论证方法,需要我们掌握,(即上文提到的常用论证方法).通过我们对近几年的中考题的研究,我们发现,对论证方法的考查,还没有超过上文提到的几种论证方法.因此,我们只需对以上几种论证作认识,并在拿到相关文段时,在以上几种论证方法中进行排查即可.要注意的是,我们有些同学在发现一种论证方法以后,就认为完事,疏不知,也许你还没有找完呢,这样便可以避免不完整而失分的现象. 2.4关于论据的考查:为了论证自己的论点,每一篇议论文,总是要使用相应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论点,这些材料,就是我们所说的论据,中考也常涉及这一知识点,其重点就是考查论据的类型,这一块比较简单,因为,论据的类型只有两种.即事实论据和事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中外古今的史实,很容易发现并作出正确的判断.事理论据是指那些对事实进行的的抽象概括的结论,当然也包括一些名言、警句、谚语以及作者对一些事实的概括分析. 例如>一文中的三个人物的事例就是事实论据.而引用孟子的对大丈夫的论述便是事理论据. 2.5中考的又一个考查点是句与句,段与段的关系.它们的关系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表述方式:总分总、总分、分总;证明与被证明.有一点可以提醒大家.有很多议论的段中往往有一个中心句,找到这个中心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识别句段关系. 例见>一文第6段. 2.6议论文语言特点的考查也是一个重点,往往是要求对某些语段中的一些限定性的词语作评价分析,问你这些词语能否去掉.回答这样的问题,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不能去掉.具体分析是时,要抓住议论文的语言特点来回答.即语言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回答时,为了把问题说得更清楚,你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阐述:如果去掉某个词,全句表达的意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而保留在原句中全句表述的又是什么意思. 例如>文中:第 6段中的四个”常常”的内容,(……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能否置换顺序.就是对议论文语言的逻辑顺序的一个考查. 又如>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瞧不起前一种人,说他们是”空想家”,可是往往赞美后一种人”问你,句中的往往一词能否无能否去掉,为什么?这就是考查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如何作答,请参照 上文的要求. 2.7考查一些个指示代词所指代的内容.比如:”这”、”那”、这些、那些等词.回答这种问题,要提示大家,他们所指代的内容往往就在这些词的前面,因此,我们一看到这样的题,第一感觉就是在这些词的前面一点的语段中去找. 例如:>文中第6 段有这样一个句子”这样的脑盘永远是被动的”问你句中的”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须到这句话的前面一点,放宽阅读,答案自然而来. 课外阅读指导 合江初中 高贞富 一、 新课标(实验稿)对九年课外阅读的建议: >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 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 . 寓言:>、>、中国古今寓言等 . 故事:成语故事、神州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 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冰心>等 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施耐庵>老舍>笛福>斯威夫特>罗曼.罗兰>高乐基>,奥斯特洛夫斯>等. 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 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可由语文老师和各有关学笠教师商议推荐. 二、 读好课外书,做好”五个一” 订阅一本杂志或报纸,并喜欢它,向同学推荐它的文章,作品知识 ,参考订阅书目>>>>>>等. 欣赏一个作家,购买或借阅他的作品,并向同学介绍他的某些作品,(可参考课标推荐书目) 辑录一本>,有作品概述,有自己的点评,每周不少于500字. 讲一个故事,(参考内容见课标推荐),每周向同学讲一个. 推荐一篇好文章,作出一些圈点,批注,点评. 三、 方法指导 1. 确立阅读计划,应包括时间、地点、书目、篇章内容. 2. 书目阅读计划要做到由易到难,由短到长, 3. 学会做读书批注,评点,摘录.提高自己的认识. 4. 学会交流,报告,给他人讲讲你读过的内容.提高我们的阅读兴趣. 5. 养成边读边查的好习惯,遇到不熟悉的词语要随时查证,记录,收集. 6. 要有专门的读书笔记本,用完一本,要买同规格(大小)的本子,为日后的收集装订打好基础. 7. 阅读要有恒心,必须坚持,它不仅可以阔充我们的视野,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耐性. 四、 课外阅读五个字:买\\读\\批\\讲\\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