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以师德为重,用心灵育人——2007年教师集训大会上的“师德标兵”发言 |
作者:董德喜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29 22:15:33 文章录入:灵灵 责任编辑:蓝星 |
|
以师德为重,用心灵育人 ——2007年教师集训大会上的“师德标兵”发言 麻城闵集中学 董德喜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您们好!今天坐在这里发言,我感到无比荣幸,这说明我的成绩能够被领导和老师们所承认,这是我莫大的幸福。我深知,我并不是干得最好的,只不过是从一个蹒跚学步的娃娃学会了自己独立行走而已,这过程中,得到了领导悉心的关怀,得到了其他老师热心的帮助,我因此才一步步成长了起来。下面,我向领导和老师汇报我工作的点点滴滴。我讲话的题目是:以师德为重,用心灵育人。我讲话分三个部分:一是终生学习是我的追求,二是我爱教书这一行,三是情暖闵集学子心。我不善言辞,谈话中有不妥之处,恳求各位批评指正。 终生学习是我的追求 我于1986年参加教学工作。教师要教学生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师者的风范、学者的傻气、书生的呆气。我的起点较低,原始学历是中师。很显然,这样的知识水平与一个合格的初中教师的要求是不相称的。怎么办?唉声叹气没用,怨天尤人更无用。唯一的办法是学习,学习中要不怕吃苦、勤奋努力、不辍进取。 首先,我把周围所有的人都当成学习对象。我留心别人的言谈举止,留心别人的教育教学,无论谁我都尽可能地去发现他的长处和闪光点,然后学过来。年青时, 许多 老师对我的知识、教育教学乃至做人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就是现在,我仍然向周围的人学习。 其次是向书本学习,做到持之以恒。作为一名教师,教好学生是天职。要教好学生,我深知“欲耕处女地还得深深犁”。1990年至1993年,我参加黄冈师专函授学习三年,2001年至2002年又参加省电大的函授学习。多年来,我还通过不断的刻苦自学,使自己的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基本满足了教学的要求。 近几年来,我对照现代教育理论与思想,不断反思过去,不断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认为,一个以教书为事业的人,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己,教育教学才会“为有源头活水来”而生生不息。 另外,在教学实践中,我深知:教不研则枯,研不深则殆,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教育科研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繁重工作的同时,我积极参与教育科研,结合教学实际不断探索、探讨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平时我十分注重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每年都订有几份教学杂志,还经常从图书馆借阅,或从书店购买,努力充实自己。为使自己跟上时代,我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购买了电脑,不断在网上查阅资料,学习最新的教改理念和最好的教法并用之于实践。从教二十余年,从未沿用过旧教案,每次备课都要重新钻研教材,深入分析学生现状,体现课改理念,结合自己教育心得进行设计。 社会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习惯于清贫的我,有时也难免不平衡。为了克服这种心灵的不和谐,我有两个办法。一是重新审视自己,给自己定好位。我曾经问自己,我能够做商人吗?我发现自己没有那种智慧和才能。我能够做作家或学者吗?我发现自己先天不足。我能够当领导吗?我发现自己承受不了那种繁杂和劳累。于是,我老老实实地把自己定位于一个普通教师。其次是常怀感恩之心。我觉得一个生命的发展全赖于自然和社会的恩赐。尤其是当我们有了一份工作的时候,我也觉得是社会和祖国给我的恩赐,我应当为之而感恩。既然怀感恩之心,我们就不应计较待遇了,既然怀感恩之心,就不会因自己做了好事而指望别人回报了。于是心境和谐宁静,一心一意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乐此不疲。 我不玩牌,也不下棋。我并非不喜欢玩,佛罗伊德说:“玩是人的天性。”我是善于把学习和工作转化为一种“玩”的境界。我把看作文,当成了“玩”作文;把设计课当成了“玩”备课游戏;把读书、写文章……当成了“玩”心灵体操。“玩”过后,我便得到了一种心灵的充实与和谐。现在我可以这样说,我辛苦着,也快乐着;我付出着,也收获着。我感到很幸福! 为推进我校语文的教学改革,我努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了解学科的教育教学规律。作为一名教研组长,更要有科研意识,事事当前,带领老师开展课改活动。不仅要教好书,育好人,而且更要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要带领语 文 老师大胆开展教研探讨,开展课改活动。工作和生活中,我时刻开动脑筋去思索教育问题,分析教育现象,在思考中逐步提高。同时,我抽出时间撰写各类论文和心得体会,并积极参与校内外组织的各类教育实践,假期里参加学科的新教材培训,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作为语文教研组长,我带头讲公开课,攥写教改论文,在我的带领下,语文组一年来共写教改论文及案例设计十余篇,多次在各级获奖及发表。我一年来在各级网站发表教案三十余篇,发表学生优秀习作四十余篇,多篇教案、习作、论文被多个网站转载。06年,我的教改论文《优化语文大课堂,实践课程新理念》在省教育厅杂志上公开发表并获麻城市教改论文一等奖,同年我的师德论文《落实课改必修德,和谐共建满意园》获麻城市师德论坛一等奖,既展示了自身的能力,也为学校赢得了一定的声誉。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和思想融合的过程,所以处理教育事件必须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考虑其中的情感因素,分析其中的道理和动机,运用心理学的规律,社会学的知识,教育学的技巧去解决问题。故而,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科学知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深刻的社会体验。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我“学”故我“在”。 有人说,人活着最要紧的是寻觅到那片代表生命绿色和人类希望的丛林,然后选一高枝站在那里观赏人生、消化痛苦、孕育歌声、愉悦世界。这或许属于那种高品位的生命状态,而我只是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中学教师,没有也不可能有这种难能可贵的人生价值取向。但我却始终深深地热爱着生我养我的这片热土,平静的平凡的置身立命于南湖的教育事业。 记得在中小学时期,我的老师们默默奉献的精神,爱生如子的情怀对我有过深深的影响。那时我就特别羡慕教师平凡平实但决不平庸的工作与生活。 考入师范而后成为教师,作为一个农民儿子的我已经很知足了。我一向认为:一名教师要干好自己的工作,首先要敬重自己的职业,要把工作当事业来干。只有把教育看作事业,才会有奉献的精神和牺牲的勇气。 我认为教师的幸福感不是源于多得量化、多拿奖金,不是源于多受表扬多得荣誉,而是源于感受师生间亲密真挚的情感,感受用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为学生的一生导航时的那种感觉,我喜欢课堂上信息全方位传递的那种快乐。为师是幸福的,更是神圣的! 在不断的探索与思考中,我有了一些较为深刻的体会与心得。教师是一项以德为先的事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要为人师表。我始终奉信“教师无小节”的信念,非常看重自己的教师身份,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工作与生活中,总是以进步的思想去影响学生的思想,以规范的言行去规范学生的言行。教书育人是一项没有多大名利的工作,爱岗敬业,默默奉献是教师人格特征的重要方面。因此,我时时从大处着眼,处处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学校每年的年度考核中,我的考核分几次居全校榜首,几次都放弃了评优的机会,受到同行们的一致好评,在学生中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三尺讲台,是体现教师生命价值的主要平台。多年来,课堂教学我不敢有丝毫懈怠,苦练基本功,认真钻研教材,努力使学情、教材、教法和谐统一,我的教学已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在探索思考中,我觉得如今的社会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我因而提倡学生向课本挑战,向权威挑战,向教师挑战;给学生多一点思考问题的时间,多一点知识消化反馈的余地,多一点进行活动表现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环境,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我鼓励学生学有创见,允许答错重答,答不完整的补充完整,没有想好的可以再想,不清楚的可以举手再问,存在不同意见的可进行争论和自由发表意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为;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和时间,努力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在探索中学习,在参与中发展。 二十余年春华秋实,二十余年寒暑相易,我热爱教育的初衷未改,而且这种热爱教育、热爱校园、热爱学生的情怀变得更为悠远而绵长。因而我能够把工作的艰难当成乐趣,将生活的苦涩化作对人生与事业甜蜜的畅想。 情暖闵集学子心 参加工作二十余年,我共担任了十一年班主任工作,其间担任了十七年毕业班的语文教学。 对于教师来说,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苏霍姆林斯基的回答是:“热爱儿童。”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的献给所有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谊。02届毕业生中有一个学生,最初分到我班的时候,学习大大滞后于其他同学,而且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经了解,这是一个生在不幸家庭中的孩子。母亲哑巴,父亲为人忠厚,弟弟年幼,一家人的生活要靠亲戚、邻居的周济,这种不幸的家庭遭遇使这个学生幼小的心灵承受着难言的重创,自卑心理在周围淡漠的环境中日益严重。面对她,我知道她最需要的是什么,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让我下定决心:心灵的创伤要用“心药”医治。平日里,我利用课余时间跟她谈心,鼓励她 “人穷志不能短”;天冷了,我提醒她加厚衣服;没钱买饭了,我把口袋中的钱递到她的手里……记得一个冬天,她的手上早早地就长满了冻疮,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我就把自己以前戴过的一副半截手套送给她,她紧紧地把手套贴在胸前,眼泪汪汪地向我鞠了一躬,说:“老师,我会努力!”听着他动情的话语,我的心被震撼了,我深切的感受到,一个老师只要以一颗真诚的爱心对待自己的学生,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后来这个学生振作起来了,学习也进步不少。看到这个在阳光下振作起来的少年,我又怎能不眷恋我正在营造的这片“风景”呢? 用真情感化学生,是爱的最具体、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我曾经教过这么一位学生:他思想涣散,学习懒惰,性格孤僻,脾气暴躁,待人冷漠,动不动就和同学吵架。有一次,坐在他后面的同学,一支笔没收好,他靠后坐时,弄脏了他的衣服,这时,他便大打出手,把那个同学的作业本撕碎,书本和文具摔到地上,同学们都对他避而远之。面对如此棘手的学生,我没有轻言放弃,我相信,顽石也可以用真情化开。首先,我主动接近他,了解他,知道他是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母亲离婚后外出打工,父亲整日喝酒对他不闻不问,他是傍着年迈的爷爷奶奶艰难度日的,而爷爷奶奶也早就不想让他上学了。特殊的成长环境,给他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他总认为自己是一个寂寞无助,无人关爱的人,辍学也是迟早的事。我知道,这是一个可怜的也是有心理障碍的孩子。当我了解真相以后,我的心为这个可怜的孩子隐隐作痛,这个孩子并不笨,该生脑子灵活,爱看课外书籍,写作水平较高,如果能用心雕琢,一定能成为可用之材。我利用他的这个闪光点,课间常与他谈心,交流读书心得,语文实践课上,我让他大胆发言……久而久之,这位同学感觉到了老师的温暖,愿意接近我,愿意在我面前说实话,吐真情,脸上绽开了得意的笑容,心理的阴影也渐渐抹去,他振作起来了,我心里不知有多高兴。我还因势利导,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培养他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我不放弃他的每一个闪光点,对他的每一次进步予以肯定。写作是这位同学的强项,我非常欣赏他的习作,他的大部分习作都有我发自肺腑的点评,既有思想上的鼓励,又有写作上的指导,我还将他的文章作为范文在班上学习、传观,并载入班级优秀作文集。与此同时,我还多次向这位同学的爷爷奶奶述说他的进步,委婉地向他们提出一些共同教育的要求。老师的真爱,终于温暖了这颗冷漠的童心,激发了他对学习,对生活的热情,为他撑起了一片美丽的蓝天。在我持之以恒的引导下,他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在班上,他的转变无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后来,这位同学以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表现步入了实验高中。到现在,这位同学对我还心存感恩。 关爱学生需要教师的一片诚心。当今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内心或多或少都有些孤傲、任性、偏狭。如果不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动向,要达到与他们和谐交流是很困难的,因此,我主张与学生交流要“诚”。2003届毕业生朱瑾同学,入学两周就开始逃学,第一次逃学发现后,我狠狠地批评了他,但毫无效果,逃学仍在继续。我在想是不是教育方法有问题,冷静下来,我将他叫到办公室,仔细询问逃学原因。原来这个学生是组合家庭,无人看管,迷上电游,成绩一落千丈。我知道原委后,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时,在细节处象父母一样去关爱他:衣服坏了,叫我爱人帮他缝好;学习用品没了,我就帮他购买;天气凉了,叮嘱其加衣……如此反反复复,符杰同学深受感动,以后的学习和表现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中考是终于考上了市三中。我想,这些就是对我普通教书人最好的精神回报与奖赏。 关爱学生还要对学生充满信心。我班上有一个瘦小的小男孩,平时上课听讲不捣蛋,不讲话,点他发言却答非所问,不知所云,作业拖拖拉拉,特别是作文,干脆不写。他的理由是:不会写。通过我向其他同学的了解,这位同学小学时就从不写作文,老师和家长都表示,他“确实”不会写作文。真是这样的吗?找他聊天,无意中他说起周末和爸爸妈妈去踏青的事,他讲得眉飞色舞,说话很有条理,眼中的茫然一扫而空。我当即要求他把叙述的内容写在作文本上。第二天,他的作文本交上来了,果然写的是春游的事。虽然文笔很笨拙,还出现了不少的错别字,但是文章很有条理,叙述还相当生动。我马上在作文课上把他的文章念给同学们听,并表扬了他。他有些害羞,低着头;再抬起头时,他的眼里明显有了些许的自信和期待。从那以后,内向的他活泼多了,上课时不时举手发言,作业也能按时交了。期末考试,他的语文得了80分。这可是他第一次语文考试及格。 朋友们,教师是爱的事业,是阳光的事业,因为爱的涌现,我们的心灵也变得纯净灿烂。爱和被爱都是幸福的,前者因为爱而美丽充实,后者因为爱而尊严高贵! 爱无价,情永恒,为了教育的最高境界,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教师的发展、为了学校的发展,教师要用自己的爱、自己的情,永远在教育路上跋涉着、耕耘着、探索着、追求着…… 今天,基础教育生机一片,教育改革云飞浪卷,我更加感觉到个人的所作所为是微不足道的。在基础教育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虽不能长成参天的大树,但愿化作一棵小草,摇曳在淡淡的晨曦与暮霭之中,为这片大地增添一丝生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谨引用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名句来结束我今天的发言。 谢谢大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