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家长,请有话好好说——谈谈与孩子的沟通
作者:张书迎  文章来源:江苏省睢宁县高级中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6 12:05:03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今年2月,安徽万寿寺中学高中学生徐某突然跳楼自杀,花去医药费几万元,仍落下了终身残疾。谈及此事,他的父亲一脸茫然:“前不久,我的孩子学习成绩刚刚从年级70名上升到前10名,怎么就会突然跳楼了?!” 而据该校的另一名学生讲,徐伟曾对同学们说他失恋了,要跳楼自杀。孩子早恋,又因失恋要自杀,家长竟毫无所知。对此,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心理健康部的教授杨霞说,早恋问题是高中生必须面对的。这一阶段的学生从心理上需要倾诉对象,但与家长、老师却缺少必要的沟通,发泄方式又相对匮乏,所以容易走上极端。
  其实,因父母与子女缺少沟通造成的悲剧岂止这一幕!“蓝极速”网吧的大火、十几岁少年砸向亲生母亲的铁锤,这些悲剧的背后,我们都能看到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沟通酿成的苦果。据一项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显示,其主要原因是父母的溺爱和与父母缺乏沟通与交流,从而形成思想隔阂。由此可见,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及时沟通是多么重要。沟通实在是每位作父母的都应学会的一门说话艺术!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与子女沟通呢?有的家长也许会说:沟通有什么难啊,有什么说什么就是了。其实未必。君不见有的家长几句话不说,子女和她吵了起来;有的家长磨破了嘴皮,孩子就是不理不睬;有的家长说什么,孩子答应什么,但事后依旧我行我素。这些父母话虽说了,但都没起到与孩子沟通的目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跟孩子说话呢?
  有句俗语: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看来要想真正达到与孩子交流沟通的目的,我们首先应该把孩子当成“知己”,让话说得“投机”。
  选择一个合适的场所
  和子女谈话还要选择合适的场所?当然。
  湖南长沙一个孩子的家长,在家里当着众多亲友的面说孩子成绩太差,告诫孩子以后不能再贪玩,更不能再整天和人打架。孩子觉得太丢人,偷偷拿上家里的钱,到内蒙古会见觉得能了解他的网友。
  这就是没有选择一个合适的交谈场所。一些父母不考虑孩子的自尊心,在那儿发现问题就在那儿数落孩子,想在那儿数落孩子就在那儿数落孩子,根本不分场合。有的父母更错误地认为当着他人的面数落一下孩子,会增强"激发"效果。殊不知,这样做最大的弊病是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不仅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还适得其反,激起了孩子的对抗心理,不利于与孩子的下一步交流和今后的教育。
  那么,什么场合适于和孩子的谈话呢?如果是想鼓励孩子,表扬孩子的一些优点,当然是人多的场合效果好些(易骄傲的孩子除外);如果是要询问孩子的一些情况,甚至是孩子的“隐私”,或者要指出孩子存在的问题,批评他的缺点错误,那就必须是在私下里,没有别人在的场所。因为在无第三者的环境中更容易减少或打消其惶恐心理或戒备心理,从而有利于谈话的进行。这样还可以避免当众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利于孩子说出心里话,加强你和孩子之间的沟通。
  另外,选择一个平和安静、风景美丽的地方也有利于双方的思想交流和沟通。因为这样的地方,可以让彼此心平气和,情绪稳定,心情舒畅,易于接受对方的意见。比如利用星期或假期,带孩子到公园或风景游览区,一边游玩,一边说说悄悄话,这样的沟通和交流一定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
  选择好的时机进行谈话是非常重要的,否则谈话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一般来说,遇到问题应及时解决,与孩子交流宜早不宜迟。但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如果不是很急,非马上谈不可的事,还是应该选择一个恰当的谈话时机。这样的情形不外乎两种,一是事件需要调查,情况尚不明朗,原因还不清楚;二是学生心理准备不足。后者更重要。迟一点找他,可以让他先想一想。在他情绪不稳定时,与他谈话效果肯定不好。比如你的孩子考试失常,成绩一出来,你就马上找他,无论怎么谈,都会事倍功半。等到他自己前后比较,自我反思后,情绪稳定下来了,希望和你谈谈的时候,你再与他谈话,那气氛和效果都会比较好。
  可见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谈话是非常重要的。当然,选择时机只是事件与谈话之间一小段距离,是谈话时机的选择艺术,不能旷日持久,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另外,从时间上来说,生理规律告诉我们,下午5点-7点是生理活动最低点,迫切需要补充营养,恢复体力。所以,孩子放学回家刚放下书包时是不易谈严肃的话题的,因为一天下来的疲劳使人难以集中注意力,也不好控制自己的情绪。晚饭过后,心情逐渐开朗,这是与儿女分享家庭幸福,进行沟通的比较好的时机。 
  从心理需求上来说,在孩子心理上最需要帮助和鼓励的时候地恰当的时机,如果在此时谈话和他沟通效果会好的多。(例)
  选择恰当的谈话时机的好处,是在孩子身心愉悦的时候,给沟通创造一个良好的谈话氛围;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能让孩子有一个思考的余地,给双方对话留下恰当的空间。它有益于克服操之过急带来的负面效应,使我们的沟通更符合孩子的心理实际。
  选择一种合适的方式方法
  女儿对母亲说:“妈妈,我的好朋友喜欢上班里的一个男孩了!”母亲马上说:“啊,怎么可以这样?以后你可别跟他们在一起玩了,这样学不出好的。”
  十三岁的陶小金,在画廊看到那些抽象派的画时,对父亲说:“这些画没意思。”父亲瞪着两眼不耐烦地说:“不懂少多嘴,你对这方面又不了解,最好搞清楚了再发表意见。” 
  一位家长看到儿子收到的信件中有些是女孩子的笔迹,于是就私拆孩子信件,偷看孩子日记。当孩子问到时她还振振有词:“我是你的监护人,有权这样做。”
  你认为这么做能起到沟通交流的作用吗?显然不能。因为他们对孩子缺少最起码的了解和尊重,他们完全是居高临下的,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具有平等的独立人格意义的人。他们与子女的沟通,只是长者对幼者的一种说教、训斥,单向输出信息,不管孩子是否接受,在他们眼里,我是老子,你是小子,我是教育者,你要听我的,而根本不倾听孩子的话。这样不讲究方式方法的“沟通”,不仅起不到沟通的作用,反而会使两代人更加疏远,甚至产生“情感危机”和对抗性行为。
  因此,与孩子沟通和交流,首先要了解孩子,只有了解孩子,才能沟通。了解是沟通的前提。为了了解孩子,家长要允许孩子说话,倾听他们的感受和情绪、苦恼与要求,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即便孩子正为某事在气头上,也要允许他发脾气。
  若你太忙时,也要先响应一下孩子的感受,并商量一下详细交谈时间。例如:女儿放学回家,兴高采烈地告诉你她准备参加学校组织的辩论会,而你这时正忙着打扫房间。你不妨这样说:“哦,这主意不错,妈妈现在很忙,等一会儿再和你商量一下要做哪些准备好吗?”
  孩子说话时,父母要停下手中的事情,坐好安静地等待孩子,注视着孩子,不去打断他的话,全神贯注地倾听,不左顾右盼。因为这等于告诉孩子:我们很在意你的,我们在认真地听,在注意你所说的感觉或问题。
  我们在倾听时,不但要明了孩子说话的表面意思,更要探索、了解孩子说话背后所传出的讯息,从而作出必要的正确地反映。比如本段开头那位女孩对母亲说的话,家长要想一想,孩子把这件事告诉你,是不是她自己也有这方面的念头或困惑,想通过这件是从母亲那儿得到某种答案或启示。而那位母亲的回应,无疑是告诉孩子“你的判断力不足以判断这件事的对错,你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这样的沟通效果是非常不理想的,其结果是孩子开始对母亲产生反感,以致今后有什么事也不会与母亲沟通。如果这位母亲不要对这件事表示得大惊小怪,而是仔细倾听孩子的想法,并耐心地正确引导,效果会更好。
  其次,是家长要与孩子交朋友,给孩子一个平等的发言权和参与权。
  沟通是一种观念、情感和信息的双向的交换、交流过程,只有双方平等,才能交流。有人用“先做父母,再做朋友”这句话来概括父母与子女的取得沟通成功的必要条件是有道理的。
  交谈过程中,父母应真诚地做出反应,诚恳地表达自己对子女的感受、期望,也让子女表达他的想法、感受及期望,然后商量出合理可行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心不在焉地敷衍、甚至一味地训导孩子。因为孩子是非常敏感的,非常在意父母与自己交谈时的态度(包括语调)。从接受者的角度看,这种态度同谈话的内容同等重要,甚至比内容更重要。想一想我们是用怎样的语调来同自己的朋友交谈的,我们对孩子又是怎样说话的,是否居高临下了?是否对孩子叫喊了?是否对孩子指手画脚了?——别小看“指手画脚”这样的“肢体语言”,据美国人类学家得出的结论是:在所有的影响力中,语言占7%,音调占23%,表情及肢体动作各占35%,可见其作为沟通工具的重要作用。 
  像前边陶小金的父亲对孩子“瞪着眼睛不耐烦”的态度和训斥的话语沟通的效果就不会好,既增长不了他对艺术的认识,也不能增进他对父亲的敬爱,他若是回父亲一句:“你对这种画又知道多少?”这就造成了双方的对立,拉大了父子间的距离。如果能这样回应就比较好:
  父亲:“这种抽象派的画你不喜欢?” 
  儿子:“嗯!我觉得难看。” 
  父亲:“那写实派的画你喜欢吗?” 
  儿子:“写实派的画又是怎样的?” 
  父亲:“写实派的画就是画个人就像个人,画朵花就像朵花,画间亭子像间亭子。” 
  儿子:“噢!那我喜欢这种画。现在我才知道我喜欢写实派的画。”
  再次,要尊重和理解孩子。进入初中的孩子有着强烈的成人感、独立性和自尊心,是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状态,渴望别人理解自己,又希望得到尊重。当家长理解并尊重他们时,就能打开他们的心扉,使他们无所不谈,容易与他们沟通。
  所以,我们在和孩子交谈时,应该少批评,多鼓励。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成人指导,了解那些是好行为,那些是坏行为,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可是作为父母的往往是当看到子女的坏行为时才批评指正,而对好的行为则熟视无睹,认为这样孩子才不会走学坏。其实父母的赞赏,更能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及肯定自我价值。像前边那位家长私拆孩子信件,偷看孩子日记的做法和“我是你的监护人,有权这样做”的话语,都极大的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人格,却没有引导孩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如何对待青春期萌动时的异样的情感。
  在孩子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家长更应适时地拿起激励和表杨的武器,减少孩子遇到困难时的畏惧心理和失败后的灰心,增强他们成功的信念。然后,再和孩子一起讨论确定克服困难或弥补过失的途径和办法。你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必然有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有利于两代人的沟通。
  与孩子沟通的方式,除一般交谈外,留言、手机短信、书信都是沟通的重要方式。如家长长期外出,可打电话或往来书信;孩子的生日或生病,家长可以用贺卡、便条等方式沟通,效果更好。这些方式对年龄稍大点的孩子是较为合适的,可以接受的。对含蓄的中国父母来说,不易口头探讨的诸如青春期的生理保健等等,用文字说明更方便些,更能思路清晰,条理完整,而且避免了面对面交流的压力,更能够心平气和,把握好分寸,更加理性。 
  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是情感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我们应让沟通成为我们生活重要的一部分。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