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庆中
题一 材料:埃及谚语说:把别人挡在外面的篱笆,也把你关在里面。
要求:以“篱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思路一:题为《庭院中的篱笆》,围绕“打篱笆”和“拆篱笆”展开故事,表达家庭和睦,兄弟团结是安全与财产的保障的主题。先写婶娘与叔母妯娌有隙,导致叔叔与伯伯失和,在院中打起篱笆。后家庭变故,因兄弟不和,互不援手,双方破财费事,深感团结重要,正值叔父外出,叔母突发急性阑尾炎,不及时送医院,便有性命之危,大伯、大婶,再也顾不得篱笆阻隔,将叔母送住医院。叔叔回家,拉着伯伯,一起拆除篱笆。 思路二:题为《心灵的篱笆》,写“我”由疏远同学到敞开心扉接纳同学们的关心、关怀的过程。重在心理描写。构思极写“我”的性格孤僻,对于同学们的关爱、信任、帮助,都当作一种虚伪,不屑接受。通过几件事来表现“我”对同学高筑“篱笆”的心理。这几件事可略写。最后详写一件融化“我”心墙的事,让我对同学们和老师敞开心扉。因为“我”将同学们关在“我”的心灵外时,我也很“孤独”,“我”也渴望真爱。 思路三:议论文。拟题《推倒篱笆》。立论:只有推倒篱笆,敞开胸怀,才能有进步。构思:由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隔膜说起,向人树起篱笆的弊端,联系到一个国家向世界闭起国门的危害,从而呼吁“推倒篱笆”。再论证“推倒篱笆”的好处,可列举分论点展开。最后落脚到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只有推倒篱笆才能进步、强大。
题二 材料:有这么几句歌词:昨天的太阳,照不到今天的树叶。每一个属于我们生命的太阳是多么好啊!珍惜生命,不在乎得多少钱财和权势,而是生命有没有充分燃烧。
要求:面对“生命”的话题,你能不浮想联翩吗?请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思路一:拟题《我想重生》。构思:写“我”的倦怠、无奈、对学习、生活无热情,一天梦里见“全国十佳少先队员”李丹,她依然朝气蓬勃,好学上进,乐于助人。可她说,她在的地方,没有太阳,没有生命中的关爱。她说要是能重新获得生命该多好。梦后“我”幡然醒悟,人该珍惜生命,要活得像李丹一样,让生命闪光。 思路二:拟题《燃烧生命》。可写成议论性散文。构思:由生命的短暂与生命的永恒展开。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短暂的生命创造的价值却是永恒的。由此联想到古今中外许多对人类、对世界有贡献的科学家、革命家、教育家、战士,他们燃烧了生命,在刹那间完成了永恒,受后人仰慕。联想的主体部分可分层展开。最后高歌:我们青春的生命,为中国立于世界之林而燃烧。 思路三:拟题《生命瞬间》。构思:儿子异常珍惜生命,他学习上进,工作努力,爱心待人,因为他是母亲生命的延续,是母亲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他的生命。接着转入回忆,十岁的“他”被母亲带去看病,坐的车抛锚在铁轨上。当火车驶来时,大家目瞪口呆,他只听见一声长鸣,便昏死过去。醒过来时,看见车毁人亡,母亲那双手还做抛物状,是母亲在瞬间给了他生命,从而歌颂母亲的伟大。
题三 忙碌的学习之余,有没有审视自身,除了学习知识以外,我还需要学些什么呢?请将下列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学会__________更重要。
思路一:《学会与人相处更重要》,刻画三个同学:同学甲,成绩优异却过于清高,没有朋友,难免感到孤独;同学乙,全面发展但个性过强,在学习、生活中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伤害了一些愿意与他交往、合作的同学,组织活动总想表现自己,突出自己,最终效果极差;同学丙,虽然成绩较差,但在与同学交往中谦让、善解人意,赢得许多朋友。三个人的性格均在一次大型活动中一一展现。 思路二:《学会创造更重要》,议论文。观点:指出应试教育的一个弊端:老教师只注重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忽略了创造力的培养。求知不容忽视,学会创造更重要。先分析现状,指出压制学生创造力的现象大量存在,接着阐明创造力是一个民族振兴的希望,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最后呼吁青少年时期是创造力旺盛的黄金时期,望教育者不仅要让学生懂得知识、更要让学生懂得创造。 思路三:《学会生存更重要》,记叙我们在一次野营训练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挫折甚至险境,感到平时忽略了生存能力的培养,揭示了青少年要学会生存的主题。
题四 中学时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你认为什么是人生最不可缺少,最珍贵的呢?请将下列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________是人生不可或缺的财富。
思路一:《真情是人生不可或缺的财富》,抒情散文。友情、亲情是人生一笔不可或缺的财富,友情是心灵的甘泉;母爱是生命的港湾;父爱是无语的青山……可以举生活中的小事来诠释真情的可贵,呼唤人们珍视真情,付出真情,不要玷污了真情,辜负了真情。 思路二:《知识是人生不可或缺的财富》,议论文。观点:知识永远不会贬值,求知是人生不可或缺的财富。先指出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知识无用论”回潮,不仅青少年中存在辍学现象,就连大学生中也存在着“重经商”、“轻求知”的现象。接着分析知识在当今社会,尤其是经济大潮中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并举例证明,最后指出当今社会国与国之间存在着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知识与科技的大战,望青少年以民族振兴为使命,热爱知识,为建设祖国积聚力量。 思路三:《美德是人生不可缺的财富》,刻画一个有“人精”之称的商科毕业大学生,在投标竞争中自作聪明,不择手段,最终失去招标单位的信任,投标失败。告诉人们:知识、能力固然重要,“美德”更是人生不可或缺的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