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语文新课程改革,别忘了让学生同行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28 8:06:42  文章录入:ww1978170  责任编辑:蓝星

语文新课程改革,别忘了让学生同行

自本学期开始,江西省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启用课改教程。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学习课改理念,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本人身处教学一线,为了尽快地适应新教材,更好地让学生与新教材融合,在语文新教材的教学上也做了一点探索。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面对新教材除了教师的观念要改变、教法要更新之外,我们还需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让学生也为上好语文课改新教材做些必要的准备。

 

一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好语文的前提是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面对刚迈进中学校园大门的初一新生,我首先注意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营造一种亲切和轻松的氛围。肯定学生发言,让课堂变成“众言堂”, 鼓励学生大胆地围绕话题去思考,想什么就说什么,想什么就写什么,让学生抛弃种种顾虑,放胆说话、放胆表达。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转化学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喜悦中形成对语文的浓厚兴趣。

在写作教学上,尤其是在作文题目的设计上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贴近学生的生活,使他们感到有事可说、有话可写、乐于表达。在形式上也力求尽量吸引学生,如采用寓言故事、片断作文、想像作文、精彩文章的续写等等形式,以此来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对作文的兴趣。在作文的评改上,一改过去讲评方式,特别重视学生的创作成果。对于一些有创意的、有个性的、写出了真情实感的作品,就为它们开辟专栏、开设作文园地进行展示。开学一个多月来,我所任教的班级上就出现了《学生优秀作文选》、《学生优秀寓言集》等班刊。通过佳作欣赏、自我点评和同学互评等形式增加学生成功的体验,增强写作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和再次创作的积极情感。

二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

首先是注意指导学生培养观察能力。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搜集第一手材料、直接获取感性知识的基本途径。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源于生活,新教材前两单元的文章就大多都以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为主,因此要想学好语文就得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新学期一开始,我就有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一些故意设置的情境来促使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捕捉事物特征。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出现了大雾、雷雨等特殊天气状况时,我就会及时指导学生观察这时的气候特征,并做些片断描写练习。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并能让学生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的、最受感动的内容拿出来与大家交流,有意识地丰富大家的见闻。

其次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想像是在头脑中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当展开想像时,记忆中的表象由模糊变为清晰,新形象随着旧表象的改造而不断生成。爱因斯坦就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为此,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些探索,以求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一是丰富学生的记忆表象储藏。这种记忆表象是想像的基础,是想像的原材料。建筑师设计蓝图、音乐家谱写新乐章,都是以头脑中的记忆表象为前提的。表象储藏愈丰富,想像能力就愈强。二是丰富学生的情感。如果学生情感丰富且被激发,那么学生便可在语文的天空中插上想像的翅膀自由翱翔。三是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想像能力的训练。如上完周国平的《人生寓言》,便让学生在感悟生活的基础上发挥想像,创作寓言。每一次这样的训练,学生的生命体验便得到一次拓展,想像能力便得到一次锻炼。

农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遍较差,主要问题有语感不强、语病较多或辞不达意、羞于表达等等。针对于此,我一方面鼓励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勇于表达。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地把看到、想到、感觉到的情况或结果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出来。同时还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词汇,建立起自己的“语言仓库”,即把日常所见所听到的好的语言词汇,包括口头的、书面的、古代的、现实的,点点滴滴,随时记在专门的本子上,然后随时翻阅、记忆。这样,在表达时好的语言就会随时“跳”出来。在课外还设计了多种活动,如开展演讲比赛、朗读比赛、背诵比赛。通过这样的方式启发学生敢说、想说、乐意说,以此达到培养语感和增强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新课程改革中唱主角的不应只是教师。所以要想上好语文课,就应该让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新教材,适应新学法,让他们与新课程改革同行。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基本能力的训练,既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好了基础,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