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36.变序式教学——《谈骨气》教例评析 |
作者:余映潮 文章来源:语文潮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5 9:53:38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余映潮教例评析100例
36.变序式教学 ——《谈骨气》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这是 教学过程分为四个块板。 一、阅读三个故事 1.老师范读。 2.学生分成三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反复阅读其中一个故事。要求弄清楚:写的什么人,谈的什么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3.阅读后交流、检查。 ①第一个故事:写南京爱国将领文天祥;谈他拒绝高官厚禄的劝诱,英勇牺牲;说明文天祥有骨气。 ②第二个故事:写齐国一个穷人;谈他宁可饿死不吃嗟来之食;说明这个穷人有志气。 ③第三个故事:写民主战士闻一多;谈他宁可倒下,也不愿屈服,说明闻一多有骨气。 二、理解三句名言。 1.教师板书名言。 2.学生查字典,弄清词义,明白三句名言的意思。 3.要求学生简析,指出三个故事分别与哪一句名言切近。 ①第一个故事:富贵不能淫。 ②第二个故事:贫贱不能移。 ③第三个故事:威武不能屈。 三、提炼一个观点。 1.学生从三个故事中归纳出一个看法: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2.要求学生在书本上找出这个看法。 3.教师讲解:从议论文角度讲,这个看法叫做论点,从文章的写法讲,这叫开门见山提论点 4.教师启发学生体会第2、3、4自然段的内容,并明确这是阐释论点的。 5.教师讲析:三个故事就是根据这开头四个自然段的看法去写的(古今)人,谈的(三个方面)事,共同说明问题(中国人有骨气)。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举例论证。 6.提问:既然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那么我们无产阶级的骨气是什么?引导学生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7.学生根据前面讲述的内容分段落。 四、完成一个作业。 保留“谈骨气”原题目作文,换下书中三个事例,自己另举三个。 [评 析] 为什么说此教例是“变序式教学”? 因为它的教学步骤的安排不同于常规的顺序。 教学《谈骨气》的常规步骤是读课文,分层划段,讲论点、论据、论证,析词、句、篇。 此教例的教学步骤是读课文、看故事、析名言、找观点、悟写法、作迁移。 这样“变序”的优点是什么? 一、从侧面入手,用迂回的方式讲析议论文,符合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从“故事”的讲析为发端,顺水流舟式地推出几个知识点,平实,圆润,自然。 三、教学思路新颖,教学趣味性强,教学环节彼此呼应,教学过程流畅。 这样“变序”的技能从何而来? “变序”的技能首先来源于教师的教学预见性。教师要善于预见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将会遇到的困难,设法减小困难的坡度,“变序”便是方法之一。其次来源于教师的周密的运筹,像下棋一样,这一着走下去,实际上是后几着的“伏笔”。再次是来源于教师的实践,期望“妙手偶得”,那是碰运气的事,重要的是要自己多设计、多修改、多实践,悟出一些道道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