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4.《春》教学设计集评——《春》教例评析 |
作者:余映潮 文章来源:语文潮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5 9:40:26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余映潮教例评析100例 14.《春》教学设计集评 ——《春》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设计一。(于漪) 1.理解课文层次:盼春——绘春——颂春。 2.读析“盼春”部分中作者的心情。 3.读析“春草图”四个句子的描写内容。 4.“春花图”五个描写句各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5.作者借助哪些事物把春风的特点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来? 6.“春雨图”中的正面、侧面描写。 7.写春天里的人,抓住了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8.“颂春”部分歌颂了春天的哪几个特点。 设计二。(王曼筠) 1.学生自读课文。归纳课文提纲。 2.表情朗读。 3.讨论:作者用了哪些优美、贴切的词、句、比喻来描写不同的景物,你最喜欢哪些。 4.讨论:你认为草、花、风、雨这四段哪段最难写?(风最难写) 5.重点分析“春风段: ①特有的性格,②特有的气味,③特有的音响,④大自然特有的和煦。 6.借鉴此法,集体口头创作小作文《春风》。 设计三(王松泉) 1.读析第一自然段:春回大地——(写时) 2.读析二至六段:春色明丽——(写景) 春草:特征、范围、情态 (教师详讲) 春雨:本身特征、雨景特征 (教师详讲) 春花:多、美、甜、闹、广 (学生分析练习) 春风:情态、气味、声音 (学生分析练习) 3.读析第七自然段:春早人勤——(写人) 4.读析第八至十段:春意催人——(写意) 设计四(王聚元) 1.诵读,理清结构。领会感情。 2.用“同义替换”法指导学生品味、咀嚼课文的语言。 ①调换词语。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改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钻出来”。 ②增删词语。如“舒活舒活筋骨”句改为“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事去”。 ③改变语序。如“野花遍地是”句改为“遍地的各种各样的有名字没名字的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 ④改用平实说法。如“不错的”句改为“不错的,春风是十分柔和的”。 3.诵读。领会文中语言文字的精妙。 [评 析] 以上四例设计,大多出自名家笔下。 从对教材的处理角度看,设计一与设计二相近,都是抓“五幅图”的讲析;设计三从写时、写景、写人、写意的角度讲析课文,设计四则专从语言分析方面着手。 从教法设计来看,设计一是语文讲析课中的“工笔描绘法”,析得精,讲得细,品得深。设计二线条较粗,使用了“选点突破法”,重在讲析一个精段。设计三的线条也比较细腻,使用了“讲析法”和“点拨法”。设计四则设置一条教学线索来带动教学内容,主要用了“比较法”。 每一个教学设计都注意突出了朗诵、背诵。 从教师作用看,设计一突出精美的讲析,设计二突出课堂调控与组织,设计三突出讲读示范,设计四则突出练习设计与引导。 从学生的活动看,设计一重在听、品、感受;设计二重在品、想、说;设计三重在听、品、析;设计四重在比、品、练。 诵读穿插于其中。 美文《春》,引出了多少精美实用的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