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让教师远离“丑恶”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18 22:41:05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是蜡烛……曾几何时,媒体上又大做文章,“丑恶”甚至“罪恶”成了教师的代名词。且看,“某地教师强奸幼女”“某地教师100%教师读错字”“75%教师不合格”“某地教师80%有心理疾病”……一时间,让教师心惊胆寒,人人自危,汗不敢出。一方面是农村地区严重拖欠教师工资,另一方面,对教师口诛笔伐,欲置其于死地而后快。种种行为严重伤害了广大教师感情,让教师流汗又流泪。教育确有很多问题,教师也并非尽善尽美,但教育也绝非是千疮百孔,教师也并非一无是处。很多人对教师肆意侮辱,任意糟蹋使教师蒙受耻辱。教师要远离丑恶,媒体的宣传更要坚持正面宣传,远离丑恶,维护教师的社会声誉,提高教师的威信。 一、清贫不是学生的错,更不是教师的错,清贫的教师没做错。 前不久,沈阳的行风评比中,教育倒数第一让全社会“哗然”。既然是事实,为何又大惊小怪?其实,明眼人都知道,政府让教师来背了黑锅。沈阳让教师反省,我觉得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沈阳对教育投了多少?沈阳的学校的条件改善了多少?前少后多恐怕能说明问题。 沈阳是全国的一个缩影。群众对教育的不满的原因一方面是媒体的误导,另一方面是“乱收费”。但试问,“乱收费”又有多少到了教师的腰包?鄙人93年参加工作,工资确实“涨”了不少,但都是政策的正常调整。但学校每年收费数百万,建立了高标准的教室、操场、实验楼、教学楼。这些都是让政府引以为骄傲的,而政府未投入一分钱。一方面,政府“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口号喊的震天响,另一方面是“只给政策,不给经费”,所谓政策就是允许招多少高价学生,而且收入都是财政统管,实行收支两条线。这种做法转嫁矛盾,让教师和学校来背黑锅,让社会谈起教师是义愤填膺,“教师清贫不是学生的错”,好象教师是罪魁祸首,让教师百口难辩。 教师确实清贫,但我们可以无愧地说“清贫也不是我们的错”“清贫更不是罪过”,我们是清白的,清贫的教师没做错。 二、莫将“丑恶”当“乳酪” 一些媒体将教师“丑化”,有的是误会,有的是为了抢读者眼球,增加卖点。他们无视政府拖欠教师工资,无视我们大量的教师任劳任怨,全心奉献。无视管理部门巧立名目,巧取豪夺,对教师肆意盘剥,无视一些职能部门乱摊派,加重学生负担,却偏偏挖掘个别丑恶现象,视为乳酪。 我们需要批评,但不要侮辱我们的人格。教师是弱势群体,我们更需要媒体的关注,媒体的关心。如果媒体不能主持公道,教师将是只能受伤。媒体呀,请笔下积点德,不要让受伤的总是我们教师。 三、“爱心”究竟价几何? 光明正大的献“爱心”本身就是成了一种“反讽”,越献“爱心”越违法。首先,教育部严禁补课,你献爱心即使是义务为学生补课那也是违法的。不违法,可有几所学校的学生家长愿意?最后,大家达成协议,共同违法。一方面,每到假期或开学,上级三令五申,严禁补课。另一方面,校校都在补。这就是我们高明的教育法规!同时,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教师也非圣人,一样要养家糊口,需要补偿。面对这些,矛盾便产生了,教师家长同时在质问:“爱心”究竟价几何? 既然补课是违法的,所谓的报酬的就是无稽之谈,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我们的法规让我们的教师和家长就这样违法的情况下讨价还价,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一个还在斤斤计较,另一个已是怨声载道。 “爱心”无价亦有价。我们要需要的是教育部给我们一点阳光,不要让教师光明磊落的行为变得偷偷摸摸,不要让我们的教师的付出后的所得变成媒体上“不择手段的敛财”。要么,严禁补课(事实上目前是行不通的,武汉不是停了补课火了家教?),要么,允许存在,加以规范,征收个税,减少教师家长间的矛盾。 “爱心”价几何,教师也应常自省。惟有爱学生,甘于奉献,才能真正获得学生爱戴。 四、最需提升的是“人格” 这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更需要提高人格修养,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社会的尊重。但确实有很多令人遗憾的事情常在我们身边发生。但这个板子不应只打在教师身上。学校管理缺乏温情,领导人格卑劣,管理方法简单,甚至最后发展到一扣(工资)了之,这些都影响了教师的人格,个别素质较差的教师将怨气转嫁到学生和家长身上,让人恨,但也让人同情。 再来看看社会又是如何对待教师的。尊师重教提了这么多年,但贬低教师人格,侮辱教师的现象屡见不鲜。安阳某学生家长为了儿子当班长,殴打教师;湖南网友“老九”遇难…… 教师要远离丑恶,需要教师自律。教师远离丑恶,还需要我们的媒体正面宣传,让教师的宣传远离丑恶,还广大教师以清白。同时,加强法制,让“丑恶”的教师远离教育。惟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教师素质,推动教育发展,实现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