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基于资源的CAI作文课实践与思考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18 22:39:34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小学作文教学如何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基于课件的演示型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只能起创设作文场景或诱导学生回忆以往生活经历的作用,并且其隐含了相当的暗示意味,容易使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笔者运用基于资源的交互式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让学生上网,根据网上所提供的资源作文,并在网上交流、修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在介绍、分析该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若干理论层面的思考。 
  一、背景和理念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写作训练中,教师往往要想尽办法,用大量的心血,采用多种形式,创设作文场景或诱导学生回忆以往的生活经历,以便指导作文。但是,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限,或生活经历不同,教师的循循善诱未必一定能达到教师的初衷。另一方面,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堂作文讲评课,老师只能对一小部分学生的习作作针对性讲评和指导,结果往往导致作文讲评课难以吸引大部分学生的兴趣。至于学生之间交流互评,更是困难。学生不喜欢上作文课,怕上作文课,更怕考作文。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小学语文课阅读、讲读、即兴说话等课型的大量教学实践已经形成了不少成功的模式,但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来提高小学语文课的作文教学效果的成功的案例尚不多见。

  为了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我根据上海市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第二学期《情境说话·推荐播音员》的思路,重新设计成了《写段·学写推荐信》一课,并根据该课的教学目的要求,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式由语文课通常运用的基于课件的演示型辅助教学模式改成了基于资源的交互式辅助教学模式,在学校计算机教师的帮助下,设计、制作了网站形式的教学资源平台。经过多次教学实践的不断完善,这堂课愈来愈体现出基于资源的交互型辅助教学模式的优越性,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后来,该堂课在去年举行的第五届全国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观摩展示会上荣获了一等奖,并在以后的多次交流汇报课中得到了众多教师、领导和专家的肯定。 

  二、 教学设计和过程

  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学生作文的写作和讲评,一些中学已有这方面的实践和探索。然而,三年级的小学生,要在一节课里完成一篇作文的构思,然后边斟酌字句,边将其输入电脑,这似乎不太现实。于是,我想到了将《情境说话·推荐播音员》一课改成《写段·学写推荐信》。

  《情境说话·推荐播音员》原本是一堂即兴说话课,要求学生根据并模仿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推荐自己的同学担任班级或学校的某项职务。《写段·学写推荐信》则是在训练说话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是一种能力的拓展和延伸。这不仅仅是因为写推荐信、应聘信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技能,更因为面对滚滚而来的各种招聘信息,能够清晰地把握招聘对象的要求,以及被推荐人或自己的长处,并找出最合适的匹配方案,实在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处理能力。

  基于以上的种种原因,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在应用文教学的层面上,使学生了解推荐信和应聘信的一般格式,并能正确地加以运用;

  2.在作文教学的层面上,使学生知道推荐信和应聘信必须针对招聘者对招聘对象的要求,写出其能适合该岗位的理由;

  3.在信息能力培养的层面上,使学生基本掌握在众多繁复的招聘信息中比较、筛选的能力,并能理性对待和正确处理兴趣爱好与特长能力有所矛盾的问题。

  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就必须采用一种新颖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因为,以往语文课较多运用的基于课件的演示型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主要是把计算机作为教师教学的工具,用来强调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要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不能以教师讲评为主,而是要让学生享用充分的选择和思考的权力,让他们自己写自己对招聘职位的理解,写自己对自己或同学特长的了解。一句话,他们肯定不会写出千篇一律的习作,因此,只有教师有计算机,学生无权动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肯定是不能适应本课的教学目标的。 于是,我采用了基于资源的交互式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在学校计算机教师的帮助下,我们设计制作了两个平台:

  1.资源网站“求职广场”。它置于学校校园网的“学生之窗”下,主要供学生了解和获取招聘信息以及相关的背景资料。其中包括推荐信范例、写推荐信的指导、学生在学校情境园活动的录像和文字简介、各个招聘“单位”所需人才以及各职位的不同要求。

  2.校园网上的公告板。这是一个为学生提供写作、交流、评价的技术平台。

  这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四个环节:即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上网浏览,准备写作;网上写作,集体交流;人人参与,网上修改。

  1.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课开始时,先指导学生上网收消息,了解到学校情境园又要招聘新的工作人员了,从而指导学生学会上网收看信息,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学写推荐信。

  2.上网浏览 准备写作:先指导学生上校园网看推荐信的范例,经过讨论明确写推荐信的格式及要求。通过学习,学生知道写推荐信可以推荐别人,也可推荐自己。而推荐自己的推荐信又可称为应聘信。然后学生上“求职广场”页面,收集信息,各取所需。这时,学生还可以三五成群地一起交流所获取到的信息,为写作做好准备。为了防止学生这时上网浏览信息的目的性不强,在课上我这样指导:应该先浏览一下共有哪些岗位在招聘,自己想推荐或应聘哪个或哪几个岗位,然后再仔细地了解有关岗位的应聘条件。比如小沈同学对“绿苑茶馆”很感兴趣,她就应该重点浏览关于茶馆的简介以及对经理、服务员、古筝演奏员等职务的要求,决定推荐的重点;写推荐信,特别是写应聘信自荐的时候,一定不能单凭个人兴趣爱好,还要自我估量一下自己有没有招聘广告中所要求的能力,以提高应聘的成功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上网获取信息、学习写推荐信的方法,为写作做好准备。教师在这里提供的是学习资源、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和网络学习环境的组织。

  3.网上写作 集体交流:学生各自进入“BBS”公告板写推荐信,写完后发布“帖子”。通过公告板,学生既可以阅读到别人的推荐信,又能让别的同学读到自己的推荐信。教师也可以尽可能地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写作速度、质量,并加以个别指导。学生还通过阅读,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推荐信介绍给同学,大家一起来评一评、议一议。有些同学还直接把修改意见以“跟帖”的形式在网上发布。这样,就充分发挥了网络的学习伙伴作用。

  4.人人参与 进行修改:在教师概括的基础上,学生各自修改自己的推荐信。有了刚才评议的基础,学生知道自己的文章好在哪里、问题在哪里,修改起来也较得心应手。课堂上,学生人人动手、动脑,自我检查、自我修改,兴趣浓厚。这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最后,教师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并告诉学生,直接利用计算机进行写作的优点,这也是未来社会一种重要的学习、工作方式,希望学生逐步适应。


  三、 评价和思考

  1、 在校园信息环境中学习,体验和适应未来社会的学习、工作方式

  校园网的招聘广场中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在网络中,学生可以随心所欲的查阅到各种各样的招聘信息。比如:有位同学对当一名小演员向往以久,她就到“雏鹰广场”去“逛了逛”,发现有“各类演员”、“节目主持人”、“摄像师”等职务等着同学们的应聘。于是她马上点击“各类演员”,仔细阅读作为演员的具体要求。有些同学到“小龙人餐厅”观光了一圈,还有些同学进入了“新叶邮局”漫游等等。同学们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资料,动手在网上发出了应聘信或推荐信。它以“边看、边玩、边学”的方式,充分激发儿童的参与热情,捕获最新信息,施展自己的才华,发现别人的长处。通过这堂课的实践,我感到正是网络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学生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大胆推荐自己,以及信息加工处理和利用计算机写作的能力。网上学习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只有当学生学会根据学习任务对信息进行判断,进行筛选的时候,信息才是有效的、有益的,这样学习也就成为了学生有效利用信息的过程。实际上,这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建构能力的一个体现过程。可见,学生在这节课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而这对他们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计算机网络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有利于学生创新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完全是被动的接受,没有选择的自由。写出来的作文较多程式化和“八股”腔,这不能说学生没有创新能力,而是内容太死,框框太多。在网络作文的课堂上,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作文时有选择的权利,教师为每个学生提供个别或小组讨论的机会,同学们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所熟悉的生活经历选择写作内容,在网上创作、发表。这种做法使得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可以自由自在的去创造。然后网络又提供了一个充分开放的环境,每个学生都可在网上针对别人的文章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有竞争性的讨论中,大家积极思考,不但可以从自己的思考中获得写作的知识,还可以从同学们的观点中获取创作的灵感,完善自己的习作。

  3、 利用网络学习成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过程

  网络中的巨大信息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比如《学写推荐信》一课,就有助于增进学生间的互相了解,学会欣赏别人、自我欣赏,对培养学生的良好社会个性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习中表现了学生的独立探究品质,讨论过程中也展露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感情、协作精神和合作合群素质,这些本身都是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资源的交互式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正是信息时代所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网络资源十分丰富,但现在并不一定都需要,都适合,即使是同类信息,也要学会判断哪些是当前要用的,哪些对自己是无关紧要的。如此,就自然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打破书以本中心的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定势,达到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的目的,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能力和综合素质。

  4、 新颖的形式,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提高了学习效率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刺激,不是知识改组,而是人与环境的交互,是人与环境的改造、排列、重组。建构主义强调,学习应该在“情境”中进行。将现实中的学校情景园搬到网上,既有利于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也方便学生回忆自己的情景园活动生活,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全身心投入的积极性。

  学生的发展是全方位的,决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而是各种知识、技能的综合发展和个性的发展,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全新手段。由于网络中的虚拟招聘活动表现形式更富趣味,更加形象直观,因而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养成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在课堂里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而成为一个学习的组织者,把学生带入“情境”,指导他们如何去获取网络中无限的学习资源,如何整理这些信息和使用这些信息。课堂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网络互相协作,在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这样的课堂教学为我们展现的是一幅全新的天地,学生在这里学会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学习的方法、协作的精神和实际的能力。因此,我认为这堂基于资源的交互式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较新颖的小学作文课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它能够为众多的教师、领导和专家所接受,其原因大概就在这里。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