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信息控制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14 10:03:01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语言是用以负载和传递教育信息的主要载体,在输入教育信息的基本方式中视、听是主要形式,说、写、做是输出教育信息的三种基本方式。不难看出,语言在教育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而课堂教学语言尤为重要。所以,所谓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信息控制就是以教育信息论为理论基础,从信息控制的角度对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进行控制,以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目的。 那么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语言信息控制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基本原则: 1、 教学语言信息传递具有高效教育性。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把知识正确而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以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获得全面发展。而要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在选用教学语言时就必须根据备课时设计的教学目标,精心考虑,注意信息的高效传递。 2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信息传递具有专业知识性。 语文由众多相关的专业知识组成,讲议论文与讲说明文就不能用同一的语言,语言的丰富多彩是教学语言信息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3、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信息的传递具有针对性。 对低年级学生,教学语言应形象、生动、具体、亲切,有趣味性;对高年级学生,应深刻、明朗、隽永,有哲理性。只有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不同的语言,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脱离学生实际,千篇一律,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语言不仅与教学规律相悖,也违反了信息传递原则。 4、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信息传递具有多样性。 5、 此外,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信息传递还具有反馈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处于错综复杂的状态,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时,能根据学生接受能力作灵活、及时的调整,其中包括教学进度、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以及知识的深浅程度等等,以保证教学信息的传授者和接受者的密切关系。 (二)基本要求: 1、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信息要科学、准确、严紧、精确,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传授科学知识,科学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内在联系的规律性的,所以教师传递信息必须科学;教师对自己的语言,必须反复锤炼,使每一词语都准确而恰当地反映所传授的内容,使语言具有逻辑性、系统性。 2、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信息要富有思想性和情绪上的感染力。 语言的思想性经常是与语言情绪上的感染力联系在一起。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富有思想性和情感性,应在语言传递的信息中凝结自己对教材的深透的体会。 3、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信息要丰富、生动、形象、具体。 语言含有信息的丰满醇厚与生动形象是优良的教师语言的重要标志之一。 4、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信息要富于启发性和含蓄性。 教师在教学中,是引导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而不是代替学生去掌握知识。所以,必须注意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和含蓄性。教师语言的含蓄启发又与讲授教材深透详明相统一的。教师语言在任何时候都应通俗易懂,这是教学当中必须遵守的准则。 (三)具体操作 1、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自控性信息控制。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始终保持清晰的自我意识,较强的自我监听能力,自觉地掌握自己言语的品质,准确地控制知识信息输出的程序、内容和形式,适时调整自己言语的速度、频率、节奏、韵味等。教师在讲授中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牢牢把握语言信息的主动权。首先,要注意教学节奏,并注意几种话不说,即“哗众取宠”的热门话不说;显示自己的“贴已话”不说;似是而非的胡涂话不说;可有可无的额外话不说;反反复复的“轱辘话”不说;有伤大雅的污言秽语不说。其次,要提高警惕,特别注意易失控的地方,如:心情高兴时容易借题发挥;心情悲哀时容易忽略主题。最后,要培养自我监听能力,及时调整语言和改正错话,这样,即使偶然一时不慎,失嘴说错,也能从“监听”中发现,随时进行改正。 2、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规范性信息控制。 规范性是语言实现其交际职能的根本属性。教学语言首先应当绝对地规范,另外,教学语言本身也起着一种语言教学的示范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语感训练。在语音方面,要发言准确、口齿清晰,能纯正流利地说普通话。在选词造句和“语风”方面,要符合普通话的规则和现代汉语的习惯,合乎民族心理。 3、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通俗性信息控制。 通俗明白,浅显易懂是教学语言的最基本的要求。教学过程主要是师生之间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双边活动,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材的知识信息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听懂、学会、熟练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提高思想。而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语言,如果不能通俗明白,浅显易懂,讲话吞吞吐吐,刁钻晦涩、词不达意,使学生听起来糊里糊涂,莫名其妙,这就无法实现教学目的。 4、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化信息控制。 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因此,教师语言就必须具有高度的学科科学性。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控制,主要体现在准确性、精确性、逻辑性和系统性上。准确性是指正确地引用科学术语,准确地表达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杜绝含糊不清的概念和模棱两可的表述。精练性是要言简意赅,干净利落。系统性就是语言表达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做到前后连贯、上下承接、推导有致、言之有理,便于学生清晰地把握知识脉络,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逻辑性就是指阐述、论证问题严密周详、无懈可击。教师的语言只有逻辑严密,才能达到简练而深邃。 5、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启发性信息控制。 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即是说教师的教育、教学不是一种单向的简单的信息传授和灌输,而是通过富有启迪、暗示、点拨、引导性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产生内在的自我学习要求与愿望,唤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特定的教学方法和语言表达形式,把教师的教学法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观性结合起来,重在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在用语上要处处着眼于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开动脑筋,独立去获取知识。 6、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情感性信息控制。 教师语言的情感性具有动力性,是最为影响教学工作的动力因素,对教学法工作的进程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首先,要心动神随,情绪饱满,运用手势,声调等变化,富有情感地体现讲课的内容。其次,必须具备节奏性,即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有特殊的语言速度和声调变化。 7、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针对性信息控制。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必须有切实的针对性,不能闭着眼睛说瞎话,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敏锐地洞察学生思路情绪的的起伏变化,灵活、机敏地运用和调节自己的语言,如《白杨礼赞》,庄严而深沉;《最后的演讲》,激昂而义愤。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也要注意不同语言形式的运用。 8、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审美性信息控制。 美的教学语言启迪人的智慧,塑造人的心灵,给人以积极奋发的启迪和教育,给人以健康高雅的美的熏陶和感受,引起人们对美的鉴别、追求和创造。语言形式的音乐美;语言内涵的意境美;语文课堂教学应有一种和谐匀称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