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浅尝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
作者:螺阳中学…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14 10:02:46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语文教学语言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口头表达的教学语言,叫教学口语(语言、语音、语气等);一是通过动作表达的非口头因素的语言,叫教学态势语(表情姿势、堂上走动等)。 教师的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教学语言如同电影语言、话剧语言、相声语言一样,属于专业语言。高水平的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的陶冶。因此,语文教师尤其要重视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一、教学口语的艺术性 教学口语除了具备一般教学语言所应具备的教育性、科学性、启发性、针对性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规范性 汉语统一的基础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运用规范纯正的普通话传递信息,表达感情,使学生体会到汉语的优美、动听、富有表现力,从而学习普通话。上课时,语文教师要力求做到语言规范、准确明了、干净利落,富于美感,决不出现讨厌的口头语;同时,语音正确,吐字清晰,音色优美甜润,声调抑扬顿挫,倾注真情实感。时而深沉,时而激昂,时而悲愤,时而愉悦……师生一起沉浸于文章特定的情境中,去体会、咀嚼。 2.生动性 雨果言:语言就是力量。生动的教学口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热情。为了达到语言的生动性,教师必须注意语言的节奏,利用声调的高低、升降、快慢以及长短的变化,形成抑扬顿挫的音响,使之符合学生听觉的需要;教师还必须讲究遣词造句,讲究语言表达的修辞,讲究多种句式的变换,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一幅阳光明媚、东风浩荡、万物复苏的美景;一提到春,我们耳边就仿佛听到了解冻的小溪淙淙地流淌,报春的燕子细细地呢喃;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春为人们所喜爱,为人们所歌咏。朱自清的《春》妙笔传神,历来传诵不衰,我们一起来欣赏。这样的导语,用诗一般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性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师通过语言用自己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心与心的交流,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学生心田。如在教学《背影》时,先让学生背诵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然后说:这首诗写的是母子情深,把母爱比作是春日的暧阳。其实,父爱一点也不比母爱逊色,可以比作沉默的火山。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表达父子之情的《背影》一文。一席话,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打开了他们感情的闸门,为学习课文创造了良好的心理准备,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教师激发出学生那潜在的纯真的感情,使他们在强烈的感情驱使下,学知识,受教育,明道理,懂人生。 二、教学态势语的艺术性 教学态势语是教学口语的重要辅助手段,运用手势、表情、动作、眼神等来补充口语的不足。有些口语或文字,学生不甚明白意思,而通过教师的态势语,便豁然开朗。教师口语与态势语同时使用,自然和谐,大方洒脱,具有感召力,往往会使学生情绪更饱满,理解更透彻,印象更深刻。 为什么教学语言特别是态势语这么重要呢?美国心理学家梅拉经实验得出一个公式:人接受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音调+55%面部表情 可见,态势语对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教学态势语是教师思想观点、知识功底、教学技艺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赋课堂予生机和个性。它具有自如性、随机性,是教学中恰好处的运用。那种预先设计好的亮相,只能是装腔作势,适得其反。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手势、走步、眼神、点头、摇头、沉思、叹气等都在传递无声的信息,对学生进行无声的控制和指挥,师生间水乳交融,体会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的快乐!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教学语言是贯穿起教学过程的一根导线,语文教师必须下苦功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要让教学口语和态势语两者自然结合,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我们相信,每一个语文教师,只要从各方面认真努力,刻苦锻炼,就能获得成效,并能成为学生运用语言的表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