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教学民主的意义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14 10:00:16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教学民主的意义

 

在谈论教学民主的意义时,许多人更多看到的是“民主”对教育本身的促进作用,即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有助于他们在充满期待信任而又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这当然是正确的。但是,民主之于课堂,不仅仅指向教学技术,也指向学生心灵。换句话说,充满民主的教学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在铸造着学生的人格。
   
 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党的基本路线确定的我国三大发展目标之一。但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民主的生活方式,意味着自由、平等、尊重、多元、宽容、妥协、协商、和平等观念浸透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体现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唯有具备民主生活方式的人才能真正成为民主社会的公民,教学便是培养学生民主素质的重要渠道,因为,民主的课堂教学同时也应该是滋养民主精神的过程。
   
我认为,如果说政治民主的核心是公民权利的尊重的话,那么,教学民主的核心,仍然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权、尊重学生的创造力……当然,与此同时,教会学生对他人尊重。而这一切,都应该通过每一堂课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教师的民主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民主精神的形成----让自由放飞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用宽容培养宽容,靠创造激发创造!
   
尤其是在课堂师生对话的过程中,教师的民主风范沐浴着学生的心灵。教师首先要能够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具备向真理投降的勇气和向学生请教的气度,乐于以朋友的身份在课堂上和学生开展同志式的平等讨论或争论,并虚心地吸取学生观点中的合理因素。对学生来说,这本身也是一种民主精神的熏陶与感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古语在积极倡导尊师风尚的同时,却强化了学生绝对服从的臣民意识和教师至高无上的权威;相比之下,“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更能体现出在追求真理的前提下既尊重师长又保持个人心灵自由的人文精神。既然承认师生平等,那么“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师生之间的商榷并不只是是非之争,更多的时候是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和互相完善,只要言之成理,还可以求同存异甚至不求同只存异。宽容歧见,尊重多元,这也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逐步具有的民主胸襟。
   
由此可见,“民主”并不仅仅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和课堂氛围必然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健康发展乃至创造力的激活。从长远来说,“民主”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所赋予课堂教学的面向未来的使命。只有通过民主的课堂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平等、自由、宽容等民主素养,使学生成为个性鲜明并具有独立人格和创造精神的现代公民。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