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关注:素质教育视野下的中国高考如何改革?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8 23:28:22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新浪教育 2003-09-26 在会上,黄全愈首先发言。他认为在一流考生中间,有一流学生。但是,一流考生绝 黄教授还针对今年大学实行5%自主招生谈了他的看法,“自主招生也有先天的缺陷,首先就是5%,只对少数地区,少数学校,少数人。第二,就是申请5%自主招生的考生,只能申请一间学校。第三,这些孩子没有选择权,只有被选择权。总体上来说,各个大学之间不存在竞争。我想如果中国高校也有小心翼翼等待录取者是否接受录取阶段,各个大学才会千方百计了解申请者的心理状态,改善学校的教学方法和设施,丰富校园生活,改革学校后勤,提升自己在大学龙虎棒榜上的排名。” 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主任王均老师却认为应该把考试和高考两个事情要分开,考试作为教育学构成的一个环节是必要的,考试有它的功能,有检查的功能,而且是促进学生复习。高考就是这个选拔的功能,主要是这样的,不能把高考的成绩拿来评价。 对于现在的自主招生,王老师认为存在着几个问题,首先就是招生对象还不是太明确。其次是自主招生推荐过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最后是培养问题,如何加强对个性化培养。 中国人民大学招办副主任王鹏老师认为自主招生只是一项招生工作,是向教育部下达给高校的招生任务。他说:“我们从高校招生这个角度来考虑,素质教育或者是自主招生对我们意义并不是很大。首先一点中学推良不推优,对我们高校而言,这个自主招生等于花了非常大的代价,包括人力财力物力,每年只招十几个人,二十几个人,对我们招生成本上高了。我们做的是自主招生,但是我们更多是坐在办公室里面,根据国家教育部所制定的招生政策,结合学校自己的情况,制定出我们的一套政策。我们知道学生有什么才能,有什么偏才和怪才,我们自主招生服务的对象同样也是学生,但是我们很难有这种途径来了解他们所想的。” 甘肃理科状元兼保送生、北京大学化学院学生陈天宇从学生方面谴责了整个社会给予孩子的错误引导。他说:“我跟其他一些同学交流当中,我就能体会到,他们某些人把考试成绩看的非常重,他们一切都是以考试为中心服务的,其他人什么事情都是次要的,他们反而不一定考的很好。从老师的角度来说,那就更严重了,现在中学老师,不能说全部,应该说大多数还是考试第一。他们这种有时候让我比较不能忍受,不知道他们自己是不是内心也有一些内疚,或者是已经习惯了这种感觉。有时候,他明明知道这道题或者是这个知识不是这样的,但是考试要求是这样的,他还冠冕堂皇告诉你就得这样写,就得这样说。但是脑子里面缺乏一种灌输让你增长能力或者是怎么样,但是表面上看起来就是教学生如何考试,不知道内心是否意识到这个问题。然后,我们的社会就更严重了。虽然社会表面上经常提素质教育,可是你看高考以后,各版在报纸上登出高考状元照片,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这其实就跟原来提倡素质教育是十分矛盾的,他这样完全把状元推向了一个神话的层次,这种行为实际上就是在促进这种观念的形成,我们整个社会宣传导向,自觉不自觉把人往这个方向引导。” 会上,大家畅所欲言,气氛非常热烈。会议原定是两个小时,却开了三个半小时。讲演者风趣的语言、睿智的见解、深刻的剖析、明晰的比较无不带给听者以思想的启迪和心灵的震撼。(北京大学出版社基础教育出版中心供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