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教师报》深度报道--苏教版教材:要品质更要服务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8 23:27:09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8月底的桂林,一如既往地美丽。 这几天,门前碧水萦回的漓江剧院,汇聚了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1800多名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实验教师,这些代表或是擦肩颔首,会心地微笑;或是执手问候,真诚地交流。虽来去匆匆,真情却溢于言表。 “像我们这种一年两次的国家级培训,这已经是第6次。”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编委会主编、江苏省教研室朱家珑副主任的语气里有着压抑不住的激动:“虽然一次比一次规模大,一次比一次投入多,但我可以保证,我们对实验教师培训的投入,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而江苏教育出版社副总编王瑞书同样肯定地告诉记者:“为了这次会议,江苏教育出版社和苏教版小语编委会联合投入了近200万,对实验教师的培训,我们一向不遗余力。” 俏起来的教材
“教材起步时,我们就希望在小语教学园地里作些探索,使之在思想和内容方面有一定的个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母语学习应是多姿多彩的,用现成的文章和从书山中选出一批文章作为教材,花费的精力是不一样的,首先文章要有很强的文化底蕴和价值取向,这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回忆起当初教材建设的经历,朱家珑主编无限感慨。 “在课改纲要里面讲得很清楚,每个学科都要精选本学科孩子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能。那就要使教材面向未来,面向孩子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而究竟哪些才是孩子终身学习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呢? 我们认为就是7个字:识(识字)、写(写字)、读(读书)、背(背诵)、作(习作)、说(口语交际),习(学习习惯)。”苏教版小语教材主编张庆介绍说,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实际也就为突出这7个字而设。而且充分考虑到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问题,以‘便教利学’为主要特点。 为真正体现出这些特点来,苏教版小语教材的编写人员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在任何一课的文末,都有一项“用钢笔描红”的练习,所写字体也从低年级段的电脑字,到中年级的硬笔书法,直至高年级的行楷不断地提高要求。“这是苏教版所特有的‘识写结合,描仿入体’策略。” 张庆老师说,“以往我们不强调学生把字写好,只看重学生把字写对,而且都是在开始的时候描一段,过一段时间就放弃了,无法形成定式。长大了自然写不出好字来。” 他认为,现在只要使用苏教版教材及配套的习字册,认真写好描红及仿影的字,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学生六年下来,想不写好都不行。 “别的东西或许可以弱化,但像这些孩子终生学习必备的好的习惯一定要抓住。”张庆老师有点激动:“什么是素质教育,从语文的角度看,老师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孩子的未来的,就是素质教育;目标是瞄准孩子的试卷的,就是应试教育。我们编教材的指引教育,更应该是以孩子为本,瞄准孩子的一生。”
春天 春风 春雨 柳树 小草 嫩芽 布谷 燕子 蜜蜂 梨花 杏花 桃花 “4句话,12个词,全面诠释出春天的情景,学生读得有趣,自然学得认真。”在给记者聊起这个细节时,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的黄达老师双眼发光,似乎又回到了课堂上:“但它既非诗歌,也非文章。孩子在刚刚开始学习识字的时候,理解一个词并不容易,但要是记住一句合辙押韵的话就容易多了。这些词语就像是语言模块,孩子在以后碰到其中一个,那么其余相关的词语就会立刻全部涌现,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但起初我们不靼渍饨惺裁矗罄床胖勒馐撬战贪媸状吹摹蚀!?BR>
张庆主编也曾在电话中给记者上过这样一课: 骏马 秋风 塞北 杏花 春雨 江南 椰树 骄阳 海岛 牦牛 冰雪 高原 “这个词串浓缩了4种典型的中国地域景象,而且蕴涵着四季风光。再深入钻研,还会发现词语排列很有规律,前面是典型动植物,中间是节气,后面是地域。”电话那头的张老师笑得特别爽朗:“这不是我们的发明创造,是我们从老祖宗那儿学来的。但又不是机械地生搬硬套,通过这样一整合,母语教育的内涵大大增加,除了识字外,还具有帮助孩子认识事物的功能。还能给孩子以美感,激发孩子的想像力。” 的确,这些单列的词语只是一些孤立的意象,要想在脑海中映现出含有这些意象的美丽画面,必然要借助想象把它们联结成景象,添补出文中的空白,这个过程对于训练孩子的想像力是大有裨益的。教师带着学生去读这种准韵文,不但能完成从读词语到读整篇文章的过渡,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潜在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不仅如此,从一年级下册开始,苏教版还在每个单元后设置了成语串。作为汉语的集成块,成语字数虽少但内涵丰富,积累成语不光能积累语言,还可帮助孩子积累文化常识。“在安排上,很多成语都与前面的课文相协同,它们虽未在课文中用过,但都与课文密切相关,这就可利用课文中的故事和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孩子初步理解成语的意思。” 在五年级下册《郑和远航》一文后的单元练习中,记者就看到其中“颂读与积累”一项的部分内容: 千帆竞发 络绎于途 惊涛骇浪 水土不服 奇珍异宝 互通有无 五湖四海 心悦诚服
用心如此,智慧大矣! 渗进去的德育
“我们经常可以从媒体上看到遗弃父母的报道,这是很让人痛心的,也是我们当前的教育需要重点加强的。” 在谈到设计这个细节的初衷时,张庆主编的语气有点沉重。据张庆老师介绍,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忠贞不渝等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都已通过多种形式而渗透到了苏教版的课文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自然完成对传统美德的学习。 “此外,作为现代人所必备的一些新理念,像环保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口语交际能力等,都已形成一个系统在课本体现出来了。”
“这就真正做到了以儿童为本,节省孩子的视力,现在的孩子近视眼太多了。”张庆老师很感慨。 “现在的家长已不再满足于教材只是供学生汲取知识的书本,而希望能使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保护孩子的视力。”黄达老师对苏教版的字号设置可谓情有独钟,据他介绍,珠海市香洲区教育局在确定教材前,先组成了一个由教研员、一线骨干教师、学校校长、家长代表等组成的7人教材选定委员会,把很多的教材放在一起比较,然后一周后再聚在一起畅所欲言,最终表决时, 7票通过了苏教版教材。 “大家在交流各自的看法时,较之一般教材要大许多的字号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除此之外,苏教版教材的印制非常精美,内容图文并茂。而且里面的图画不是机械地加进去的,而是融进去的,如果把图画拿掉,你会立刻感觉到这个教材缺了什么东西。” 说到这儿,黄达老师忽然想起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曾有一个女士说苏教版教材文字也美、图画也棒,一定要他想办法帮忙搞一套。黄达老师就问她的孩子读几年级了,她不好意思地告诉黄达老师:孩子还没出生呢。 “原来她是想把苏教版教材当作胎教材料!”黄达哈哈大笑。 “我们的教材具备简约化、民族化、现代化的特点,也有人说她‘新实简美’,即创新、扎实、简约、漂亮。这是我们教材受到广大实验老师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张庆老师颇为自豪。
“仅一年两次的国家级培训就已经6次了,从石林、无锡,到中山、青岛,再到今年的珠海、桂林。所有的参会人员全部包吃、包住、包交通。” 江苏教育出版社副总编王瑞书已算不出来具体花了多少钱了,“但与收到的效果相比,我们的投入是非常值得的。” 记者了解到,苏教版的国家级培训非常有特色:既有武装教师理论的专家报告,又有剖析教材理念的主编讲座,还有相关体裁的教师上课。 在这次桂林会议上,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制订标准研制组成员、华东师大的方智范教授就重点谈了课改中那种“非此即彼”、“二元对立”思维的有害性:“课标淡化‘训练’,有些人认为就不要训练了;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践中就淡化了教师作用,使自主滑向了自流;课程标准强调‘感悟’,就认为分析、理解过时了,等等。用这种思维方式对待课改,往往容易使课改走偏了道。” 而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制订标准研制组成员、华东师大的巢宗祺教授向大会代表传递了课程标准修订的最新信息,并对如何实施课改谈了自己的意见。华中师大的杨在隋教授则以“一条红线”(以人为本)、“两种性质的统一”、“三个维度的结合”、“四个基本理念”、“五个组成部份”对课程标准作了个性化的解读,并谈了语文课程改革的走向。 对于绝大部分从事教学的一线教师来说,这些专家的报告在加强他们的理论学习方面很有价值,而教材编委会成员对新的实验教材的深入剖析,根据新学期教材上面的课文体裁有针对性地开展的公开课,又给了参会老师很好的钻研教材和课堂观摩的机会。每位与会者专注的神情、热烈的掌声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这种培训互动性强,无论场内还是场外,都营造起了一种融洽气氛。参会老师之间互相认识,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为教材建设出谋划策;教材编写者、专家和老师之间也在晚上座谈、互动。我想这个过程才是这种培训中最主要的。”王瑞书总编由衷地说。“当然,除了这种国家级的培训外,我们还有应各省要求派出专家参与的省级培训,甚至还有随叫随到的市县级培训。这是一种售后服务或义务,也是我们站住脚的一种手段。” 这其中,流动、活跃的市县培训小组以“有求必应,不添麻烦”为服务宗旨,尤其受到了实验区广大教师的欢迎。 据朱家珑主编介绍,苏教版编委会专门设立了培训部,从江苏省内使用苏教版教材比较早的地区选拔出40多位优秀的教研员、特级教师,两三人组成一个培训分队,应邀到各实验区宣讲课标精神,阐释教材精髓,解说编辑思想,提出教学建议。不但和老师对话、交流,还实地给教师上实验课。仅今年一年的培训人次就超过两万人。 “有一次为赶上在赤峰的培训会,我们编辑部一行5人,从北京坐火车,一路站了9个小时到了内蒙,稍事休息就登上了讲台,这其中有两位培训老师的年龄已超过60岁。” 朱家珑主编的话语中有着说不出的感动,“但我们为在这次课改大潮中尽到了绵薄之力而深感光荣。” “只要有实验区要求培训,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地满足,所产生的一切费用也全部由我们负责。”这就是培训小组临出发前,朱家珑主编的再三叮嘱:“不管听课的人少、人多;不管人家对我们是什么样的态度;不管别人对我们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我们都要无条件地做好一切培训服务。”
“我们当时只是想提供一个服务,但让我们欣慰的是,很多的网友通过它渐渐成才了,他们中有的已经有几十万字的文章放在了网上。建站近19个月,点击人数已接近50万,一天内的论坛发帖也曾达到1337个。”网站站长沈高明对自己的工作给别人带来的成就颇为开心。 花解语,广西一所希望小学的老师,凤凰语文网“十佳版主”,所在县的“十佳青年教师”,是借助凤凰语文网成长起来的教师典型。 “2003年秋,我开始使用苏教版教材,也开始在凤凰语文网注册,记得当时是我主动请求做的,我知道论坛要求版主每周都要发主题帖,懒惰的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鞭策自己将自己的教学手记进行到底。” 但“懒惰”的花解语在这一年里所做出的成绩却让很多的自认勤奋者望尘莫及: “一年过去,自己的手记写了一页又一页,其中记录了多少幼稚的思考!又记录了多少实验的汗水与欢笑!在凤凰论坛里,我与众多网友探讨教育真谛,交流教学经验,自己在凤凰里慢慢成长,也慢慢找到了一些实验的感觉。我由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成长为县‘十佳青年教师’,与凤凰语耐陌镏植豢摹!?BR>
在桂林培训会临近结束,朱家珑主编作总结发言时,他没有总结这两天的会议,而是谈到了很多的“题外话”:他谈到了因规模空前,有可能会使个别代表受了委屈;他谈到了当天是七月初七,有爱的人相聚鹊桥,有情的人相聚于桂林;他谈到了当天是小平同志百年诞辰,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的现在;他还谈到了参会者明天又要各奔南北,并祝大家一路平安…… 短短的五分钟,朱主编因真情而两次语音哽咽,参会者因真情而全场掌声雷动。 “我感到很幸福。当我做的服务与实验区老师的想法变成现实的时候,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胜利。”在会后,朱家珑主编真诚地对记者说,“做一件事很难,做成一件事情更难,它背后的艰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深深地体会。看到那么多的老师积极上台发言、表演,我心里非常感动,大家力量凝聚在一起,互相看到对方的长处,这正是我所追求的一种非常好的氛围,这种氛围最能滋养人的心灵。” 真情如斯,生命的乐趣岂能不在苏教版教材实验的百花园里尽情地绽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