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合作中进步——浅谈学生合作心理的培养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0:31:51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传统教育观念认为学生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这一方面讲,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二十一世纪的几天,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一件工作仅依靠个人的力量几乎已无法完成,而必须依靠集体合作。那么,学生的合作意识如何呢?我们来看几个案例: 案例1:课上,同学们争着回答老师的问题,只有小红低着头一言不发。课下老师找她谈心,小红怯怯地说:“我不敢回答,我怕说不好,让同桌小丽嘲笑。”原来小红一紧张有些口吃,每当小红回答完问题,小丽总要给她指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时间一长小红在也不敢回答问题了。 案例2;学校组织跳绳比赛,大家都积极报名,很快15名跳绳同学选出来了,没选上的同学直嚷嚷说老师偏心。我笑着说:“别急,咱们还得选两个摇绳的呢!谁上?”刚才还乱哄哄的教室一下子静了,没有一个同学愿意当这个“幕后”英雄,我只得硬性规定了两名同学“奉献”。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现在的学生爱竞争,爱表现自己,却缺乏与人合作的意识。不愿合作、不会合作是学生的普遍问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学生合作的培养,认为合作是一种比竞争更重要的能力。从学生的长期发展来看,合作对学生学习、生活都是有益的,是符合时代发展的,下面简单谈谈在日常教学当中我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的。 一、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合作意识:每个学期开始,我都这样教育学生,集体是个大家庭,每个同学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集体的每一点进步,每一点成绩的取得无不凝聚着每个同学的汗水,只有我们都来爱护我们的家庭,关心我们的家庭,为我们的家做贡献,我们的家才会更美好。我号召同学找准自己在家的位置,设计了位置卡,如下: 位 置 卡 姓名 家中位置 在家责任 为家做的贡献 我的话 家庭其他成员的话 针对每个同学的特点,和班里各项任务,我在班里确定了51个工作岗位:队干部7人,班干部6人,各项卫生负责人30人,各时段纪律负责人6人,监察工作2人。每人根据自己的任务填写位置卡,每隔一段时间(一月),集体进行评议,根据这一段时间同学的表现,如是否履行了位置卡上的责任等填写“家庭其他成员的话”。如果某个同学在他的位置上不能很好的为“家”做贡献,经全体同学协商并征求他本人同意,在为他换其他位置。每学期末集体评选“最佳家庭成员”。通过此项活动,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任何一项活动如果没有合作都是很难完成的。即使是小到一个窗台的卫生,单凭一个人也很难完成。我们班专门负责窗台卫生的代迪曾对我说:“我以前认为擦窗台很容易,可我刚擦完有的同学就放东西,看来没有合作还真不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