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创造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0:31:28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创造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
河南省济源市北海马寨小学 范康康 21世纪是知识变更的新时代,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教育上对如今的课堂课程进行了改革。而在我国大多数教师都是通过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学习情况,当学生回答对了,没有问题了,老师就放心了,这就是“去问题教育”而国外的课堂,学生走进教室时带着满脑子的问题,老师在回答他们的问题时,有意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更多的问题,最后老师被难倒了,不得不投降,接着就让学生回去后再学习再准备,下次再和老师一起讨论。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当然这对高年级学生非常适用,那么低年级的小朋友呢?我们可以不必苛求他们一定要提问题,不如让他们在课堂上民主一点,只要有问题就大胆地提出,营造一个民主的课堂。 本学期,课堂上我就在试验着怎样达到一种自然生成的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当然这样的课堂目的是激发学生对文、对知识进行深思,而不是为了解决问题。因为课堂上创生一个问题要比解答问题带来的效果重要得多。下面就以《泉水》一课为例来谈谈: 开课前,我首先向学生汇报了自已在网上了解的有关泉水的生成及治疗功能,然后请学生也说了自已对泉水的了解。学生就开始初读文章并找出生字,进行初步自学。然后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及课文说说自已的识字法和理解。当讲到“罐”字时,学生联系生活说了很多生活中各种常见的罐(如:罐头、咸菜罐、水罐等),这时就有学生提出问题:“瓦罐是什么?”于是就引导学生看图,又看了房上的瓦,这时马上有学生说“我知道瓦是用泥做成的。”此时学生眼睛里开始出现吃惊的眼神,一生又问:“瓦是怎么用泥做成的呢?”又一生问:“我知道瓦是用火把泥一烧就成了瓦了,可是怎么烧的呢?”另一生又叫到:“为什么房上要用瓦呢?”我没有急于给学生解答。说告诉学生“小朋友们能向老师提这么多问题,非常好,只是老师对这些问题的了解也不是很多,那么我们就在课后,分别走入课外进行研究了解一下吧!等我们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后咱们再来汇报吧!”这样就重视了学生的问题,让学生感到自已提的问题很有价值,难住了老师,而其实学生的问题,自已也只是了解了点皮毛,也需进一步进行准确化,再给学生解答。而作为学生在带着问题在课下研究时也可能会遇到新的问题。 第二课时,课堂伊始,学生汇报上节课留下的问题:瓦为什么用在房上?瓦是怎么烧制而成的?(生将自已课后研究到的一些内容讲给大家听老师大力鼓励了这些学生)新课开始: 师:出示新图,让生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山上流下的泉水就像瀑布一样,声音一定很好听。 生:我看到这里的景色很美,水那么清就像风景区。 生:我看到泉水从山上流下来就像春姑娘的头发,我好像闻到了泉水的味道一样。 生:我看到这么清,这么绿、这么美的泉水就想到了老家的那条河,从前时也是这样美的,但后来附近的人把各种垃圾都扔到了河里,现在就变得很臭,我很想让它和这里一样。 这样,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的轻松的环境,学生有了一时灵感产生的问题,都可以提出来,但课堂的宗旨是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积累语言,所以一些问题不需在课堂上明确给以答复,可以安排在课下,他自已对自已感兴趣的加以探索,使他感到探索的快乐。这样每一节课都激发着学生的心灵,而每一节课也都有新的问题产生,如此循环,学生在不断地解决着问题,又不断创生着问题,思维得到了活跃,同样也使他们的生活中多了一些乐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