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激发兴趣的渠道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 21:17:36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激发兴趣的渠道
平水镇王化分校 宋伟强 小学美术课的教学目的是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用。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民间美术可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审美情趣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 一、小学美术课教学现状 近几年随着社会迅速发展,小学美术教育受到来自传播媒介和现代流行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多。小学生们对发生在身边的较为具体的东西特别好奇,对社会上新潮流行的形式美东西,有一种本能的猎奇心理。我们曾不止一次的被学生问到:“老师,是否可以结合现在流行的东西,给我们讲讲我们喜欢的画片、卡通片?”“老师,卡通画好不好?学卡通画能不能学好画?”每当我遇到这类问题时都感到一种压力和无奈。对于对新事物特别好奇的小学生来说,现行的美术课实在是距离小学生的实际审美需要太远了,不能解释发生在学生们身边流行美的东西。现行美术教育中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审美基础。目前在小学美术课本里的知识大多是对各门绘画知识的罗列,大部分内容都是独立存在的。有的过于强调专业知识和技法,忽视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例如:小学美术课本中“水墨写意画的破墨法和白石爷画虾蟹”。我们都知道中国画最讲究材料和笔法,讲究立意,写意画中讲究高深的艺术理念。可目前在校小学生不但过去没有接触过这类美术形式,就是小时侯家长着意培养教育的学生,也不一定达到如此深度,何况目前在校小学生大部分都没有受过早期训练。因此,让他们学写意画自然是激发不起兴趣。再者,美术的发展是漫长的,它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而美术欣赏课本中却又像在讲一本美术史,其中很少有介绍画中内容的故事,如何去审视作品和欣赏就更是看不见了。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美术从儿童抓起的工作重视不够,因此,现在小学生难以对美术这门学科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认识。最近有从事儿童美术研究人士认为:孩子在上学前进行美术教育是最有效、最生动的。他们在绘画上的最大特点是把物象简化分解,把空间。时间和幻想混淆起来,不像成人那样受理念束缚。但上学以后智力发展了,在绘画上却不能自由表现了,很多学生不能再独立地表现自我感受,他们开始受社会化的影响,产生与成人的画相比较的念头了。原来那种自由表现的天性削弱了,画里的想象空间变窄了,个性被束缚了。天真的童趣和自由的想象力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受客观环境的影响逐步消失了。失去了灵感,没有了创造性思维,对学习美术的热情也大大降低了。我曾经尝试过要求学生们不受限制、没有命题的创作一幅自由想象的图画。但当我们宣布后,看到许多同学无所适从、苦思冥想的灼磨着画点什么,有些同学只好画自己铅笔盒上的卡通画时,我实在有一种无奈之感。再加上社会上出现的“方便面”中就有不少是吸引学生的画片,也造成一定的影响。由于小学美术课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因此,学生也缺乏对美术作品的认识能力,缺少对基础绘画的学习能力。这正是美术教育长期忽视基本素质培养的结果。没有人不爱美,没有人不喜欢新奇,何况小学生正值儿童,活泼热情,对新事物无不充满好奇。然而他们却对美术课兴趣荡然,而移植于流行的卡通人物、卡通画片、明星照、夸张变形的动画片等。所以,当前摆在小学美术教师面前的应该是积极探索和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以满足小学生渴望了解社会上不同的艺术形式的愿望。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民间美术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正确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小学生去认识美、审美,并且去从事实践活动,以适应现代审美特点和对知识的渴求。但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是一个长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利用好现行小学美术课本来探索教改之路,提高小学美术课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当我们讲到民间美术并举例时,同学们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他们能举出亲眼见过的例子并来说明其特点。有的农村同学述说小时侯穿过老辈人给做的绣有牡丹花的绣花鞋,还有的同学把自己书中夹着的剪纸给我们看。大家举出很多农村“民间美术”的例子,比我们老师讲得还要生动具体。还有的农村同学兴致勃勃的描述见过的“民间社火脸谱”,感染了所城市生活的同学。在热烈讨论中,农村和城市的同学们都显示出对民间美术强烈的动手欲望。由此我们想到:无论是从城市学生的卡通画,还是农村学生讲的民间美术的示例,大家的审美情趣多集中在单纯活泼,有装饰性、趣味性、娱乐性的美术形式上。 三、民间美术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 ①生活在城市,在灰色高楼的阻隔下,现代人的想象力比较贫乏,小学生头脑中的创作灵感越来越少,而民间美术这种单纯和不受思想限制的形式却能较为适应现代学生的欣赏特点。它直观而贴近现实生活,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有着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深厚而广泛的群众基础;又适合本民族欣赏特点,为大家所喜闻乐见。它植根在地域广阔的农村,在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手中,有着极强的生活表现力,和喧嚣的城市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 ②民间美术内容丰富、直观、易懂,易为普通人所能理解接受,是朴素现实的美术教材。它不象文人画,有一套高深理论,也没有那些刻板的条条框框束缚。民间美术是人类最早的审美想象,它原始的质朴美非常符合对少年儿童审美的启蒙,它易认识、易动手,有装饰味、有情趣,符合当今小学生讲求个性的心理,也符合他们活泼跳跃的欣赏角度,符合他们由单纯到复杂的认识过程。 ③民间美术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气魄和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反映着人民群众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理解,它的民族的审美习惯正是我们素质教育的最佳素材,也是现阶段小学美术课由浅入深的启蒙教材。它在教学方面的吸引力也正是我们这些教师解决目前教与学、教与做,激发学生能动性的落脚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