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31 1:52:06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教学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实现“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一、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 二、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重点) 三、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难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忧国伤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静无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少年壮志)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老而弥坚) 二、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橘 舸 遒 遏 三、研习全文 1、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 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问题:寒秋作何理解? 明确: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绿色给人以活力 (百)舸——(争)流 竞争给人以动力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要点:“击”透出猛、劲;“翔”突出轻、快。这远比用“飞”与“游”好得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