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30 1:19:14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能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在计算前认真审题,确定运算顺序,计算中按步骤审慎进行,最后要验算的好的习惯.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认识到小学算术里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有理数系,学生会感受到知识的普适性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 2.学生学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和难点是如何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而合理地进行有理数混合计算.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用投影出示练习题,学生用多种形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复习提问 (出示投影1) 1.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计算:(口答) ① ⑤ 【教法说明】2题都是学生运算中容易出错的题目,学生口答后,如果答对,追问为什么?如果不对,先让他自己找错误原因,若找不出来,让其他同学纠正,使学生真正明白发生错误的原因,从而达到培养运算能力的目的. (二)讲授新课 1.例2 计算 师生共同分析:观察题目中有乘法、除法、减法运算,还有小括号. 思考:首先计算小括号里的减法,然后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乘除运算,这样运算的步骤基本清楚了.带分数进行乘除运算时,必须化成假分数. 动笔:按思考的步骤进行计算,在计算时不要“跳步”太多,最后再检查这个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一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回指导,然后师生共同订正. 【教法说明】通过此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在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时,遵循“观察—思考—动笔—检查”的程序进行计算,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2) 计算: ① ② 【教法说明】让学生仿照例题的形式,自己动脑进行分析,然后做在练习本上,两个学生板演.由于此两题涉及负数较多,应提醒学生注意符号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作适当评价,并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变式训练. 3.例3 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观察题目中有乘方、乘法、除法、加法、减法运算. 思考:容易看到 动笔:按思考的步骤进行计算,在计算时强调不要“跳步”太多. 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一个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予以指正并板书做示范,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4.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3) 计算:① ② ③ ④ 首先要求学生观察思考上述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有哪些?然后再动笔完成解题过程.四个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说明:1小题主要考查乘方、除法、减法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等知识,学生容易出现 【教法说明】习题的设计分层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运算能力.通过变式训练,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做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对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问题,教师要进行回授讲解,然后再出一些变式训练进行巩固. (三)归纳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要求大家做题时必须遵循“观察—分析—动笔—检查”的程序进行计算. 【教法说明】小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给学生运算的方法、步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运算的准确率. (四)反馈检测(出示投影4) (1)计算① ③ ⑤ (2)已知 ① 以小组为单位计分,积分最高的组为优胜组. 【教法说明】通过反馈检测,既锻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八、随堂练习 1.选择题 (1)下列各组数中,其值相等的是( ) A. C. (2)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A. 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当 C. D.5的相反数与 2.计算 (1) (2) 九、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课本第118页3.(4)、(5);4.(6)、(7)、(8). (二)选做题:课本第119页B组1. 十、板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