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30 0:53:48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描述1月0oC等温线的分布,知道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有关地理图表的能力。 2.通过读图和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各温度带的主要分布地区及温度带的划分标准。 3.使学生正确认识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理解气候与人类生活密切,从而增强环境意识,懂得利用不同的热量资源,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 4.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农作物品种多样世界罕见的国情,增强爱国情感。 5.通过分析、讨论所给资料,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类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降低气候对人类的不利影响。
知识结构:
2、我国1月0°C等温线的分布。 3、绘制、阅读和分析有关地理图表。 难点:冬季我国南北气温悬殊的原因。 基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从学科能力上来讲,本节侧重于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等温线图。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接触过等高线图,本节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形成读等值线图的思维方式。 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对于P40的阅读材料"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一段,在学生阅读之后,可以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冬季最冷的地方在漠河容易理解,因为它的纬度在我国最高。但为什么最热的地方不在曾母暗沙而在吐鲁番?"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使其认识到地理要素之间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用地理的头脑分析现实问题的意识。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该对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密切关系有更为深刻的体会。
表一(冬季)
表二(夏季) 除了纬度这一重要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加剧了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这就是北方接近冬季风的发源地,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因“高”,海南岛和台湾岛因“远”而少受冬季风的影响。 关于“等温线的判读”的教法建议 关于等温线的判读:学生经过初一的学习,已经对等值线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己去进行知识的迁移,即安排他们读图,看他们能读到什么,能分析到什么程度,当学生遇到障碍的时候再进行讲解,这样的效果可能更好一些。另外,最好还要让学生反思总结一下读等值线图应该遵循什么思路,注意什么问题,最终目的是使他们掌握读等值线图的方法。 分析时可以按照以下层次:什么是等温线?怎样读某一点的气温值?0oC等温线大体在什么位置?我国最北、最南端气温大体是多少?温差多大?最后总结冬季气温和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此文章共有2页 第 1 2 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