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力点要求在中学武术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武同刚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8 22:44:07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摘要: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宝。普及武术运动,中学武术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武术的学习比较单调、乏味,学生学习会变得心情绪低落,个别学生还产生厌倦情绪。针对这个问题在教学中着重对力点进行要求、突出技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学习悟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关键词:力点     攻防意义     技击       动作类型
 

Role in Wushu's teaching of middle school of some demands of strength

Wu TongGang
(Undergraduate course of 2001 grades and class one of Physical Culture Institute Counselor: Dai Jin agrees with a professor)
Abstract : Wushu is the culture jewellery of Chinese nation. Popularizing Wushu's sports, Wushu's teaching of middle schoo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Because the study of Wushu is duller , duller, student's students' union makes mood thread low, it has also produced and tired of mood that specific. Is it is it is it require , stress the skill hit to go on to order to the question to strength to focus on among teaching, excite students' study interest , develop students' study comprehensibility , thus improve learning efficiency, strengthen the results of learning.
 Key word: Strength clicking Attack the meaning of defending Skill hit Movement type           
 
1.引言:[1]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并注重内外兼修的传统体育项目。目前,在我国很多中学的体育课中都开设了武术教学内容,其目的主要是:健身,提高防身自卫能力,培养道德情操,锻练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增强学生体质。
 
2.中小学武术教学的难点。由于中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决定了他们在对武术的学习中有一定的困难,更决定了老师在教学中有困难。
2.1[2]中小学生的骨骺比较柔软,软骨成份多,故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折断但易弯曲变形。他们关节窝较浅,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的韧带较薄弱、松弛。他们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类较少,肌肉细嫩而富有弹性,能量贮备较少。收缩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但易恢复。身体各部分肌肉发育不平衡,大肌肉、上肢肌肉发育先于小肌肉、下肢肌肉增长不均匀。所以在学习武术中会出现力量不足,力点不明确,路线混乱动作不到位等错误。
2.2[3]中小学生年龄较小,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不完善,兴备过程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学习动作和技术时大多凭兴趣。学习和掌握动作较快,但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较多,其神经细胞工作能力低,易疲劳。神经活动中,第一信号系统占领导地位,形象思维能力较差,善于模仿,但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抽象思维能力差。且大部分学生没有武术基础,基本功普遍较差,又因为他们对武术的表演性和技击性比较感兴趣,急于求成的心理比较明显,还有武术动作求快的心理会使他们在学习中经常出现动作不到位,忽略动作的正确性及标准性的错误动作出现。对此,示范教学法对他们很难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了。
 
3.力点是武术动作中的技击点。针对以上问题,老师可以运用对力点进行特别要求的教学法。
3.1力点要求能正确引导动作的规范性。[4]武术的正确套路动作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指导实践。力点,在我们武术的学习中无处不在,武术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力点,都对力点进行了要求。例如:刀术中的刺刀要求我们力达刀尖,则刀尖就是我们所说的力点。所谓对力点进行要求就是要求发出的力达到一个正确的位置。[8]力点由于武术技击性及历史的悠久而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进而形成了其自己特有的理论。运用对力点正确要求的教学方法,似乎是实践的问题,但又是一个理论的问题,理论方面的缺陷,将导致运用武术教学方法的片面,如果理论出现混乱,又将导致所学动作的混乱,使规定动作不按“规定”进行,出现原则性的“变异”,在一些环节上出现多做、少做动作或出现错误动作。对力点进行要求不仅能使动作更加规范,而且有助于领会动作涵义。
[2]学生在武术教学中掌握技能是分阶段的,对武术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要经历不懂到半懂到全懂的过程,即经历了粗略的掌握动作阶段,改进和提高阶段,巩固运用自如阶段。武术力点要求在这几个阶段中时刻起着监督的指导作用,在粗略掌握动作阶段力点混乱,不知道力点的具体位置,只知道粗略的路子;改进和提高阶段动作路子稍有改善,力点位置没有完全定型;巩固运用自如阶段动作基本定型,力点准确。我们可以根据力点是否正确来判断动作的正确与否,借此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领会动作的要领和方法,避免和纠正所产生的错误,使动作更加完善和规范,做到型、法清晰,技术合理。
3.2能提高学生练习武术的积极性与兴趣,增强自信心。中华武术,内容丰富,结构严密,是依据各类拳种固有的踢、打、摔、拿等动作的攻防技术方法的编制。如何进行武术教学,教师如何能科学、准确地教学,如何将武术这一具有技术性,又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规范又准确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全面地掌握规范、系统的武术技能,是现今武术教学的主要问题。
[5]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大多数没有什么基础,,或者说是大部分学生没有练过武术,属于“武盲”,他们在上课前存在一些心理上的障碍,如,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明确,积极性不高,怕武术太难学不会,怕苦怕累,有畏难情绪等等。其实,教师在这个时候除了要认真备课,正确师范,还要求在讲解上有新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到,“易懂且易学”。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到自己应该学到的东西。要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甚至爱好,首先要使他们懂得武术的涵义,加深套路中攻防意义的理解,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攻中有防、防中有攻的乐趣,这是奠定学生能否上好武术课和终生喜欢武术的重要前提。学生对攻防格斗动作非常感兴趣,都希望学一两招“实用技术”。
[6]面对这种情况,除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外,在课上可适当搭配一些攻防格斗的对打练习。在攻防格斗中对力点的要求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能够正确的掌握力点才能使攻防意义掌握的更透彻,攻防动作更准确,攻防效果才能更明显。在教学中,搭配的动作最好与所学套路内容相近,甚至相同,或把套路动作编成对练动作,一攻一防进行练习。这样,不仅使学生过了一把“打瘾”,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理解了攻防涵义,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套路中每一个动作的作用。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在对打练习中要做到攻防合理,方法正确,动作协调,意识逼真,强调点到为止。
3.3能使动作形神兼备、增强美感。[7]武术套路运动如同其它体育运动一样,具有各自独特的美学特征与艺术表现力,但它们又具有共同的特性,即所有体育运动都是通过参与者的智慧和体力对各自技术进行再创造。武术的美在于它的“精、气、神”的自然结合。武术的一招一式要求非常严谨,力点的正确要求会使运动处处体现着美学特点。[9]力点与动作的劲力、节奏、攻防意识都 有着密切关系,而劲力、节奏、韵律和攻防意识都 会使整套动作更具美感。形神兼备是武术所追求的特有属性,形和神缺一不可。在初学套路时,强调动作的“形似”,就是常讲的“摆花架”。对此,只运用示范教学法就能完成,使学生粗略掌握套路的基本动作。在学生粗略掌握套路后,再追求“神似”。这就不是简单的运用示范教学法就能做到的了。要求在教学中突出讲解、特别要求力点正确,打出劲力、节奏,体现出动作的攻防意识,使动作形神兼备。只有这样才能以形传神,表现出内在的美学涵义,达到一定的演练境界。
3.4有利于归纳动作类型,便于记忆。武术中,力点就是技击点。在套路学习中,如果动作繁杂,就会出现忘掉动作的情况。在套路教学中,为了巩固所学套路,老师可以让学生记住力点位置,即击打部位来提高学生对套路的理解记忆。在复习课中,教师也可采用启发式提问的方法,告诉学生假如在被袭击的时候自己用什么打到对方的什么位置来提高学生对套路的理解记忆。如:初级长拳第三路的“弓步冲拳”,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的左侧头部被立于自己身体左侧的敌人直拳打来。学生会想到以小臂格挡对方来拳,随即出右拳猛力击打对方的胸腹部。这样“弓步冲拳”便会在一句提示中自然想起。记起力点会使看来无规律可循的套路变得有序可循,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力,真正达到学习目的。
 
4.小结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教学中对力点进行特别的要求会对武术的教学效果有很大帮助。所以在对中小学教学中要适当地对武术的力点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多,更深刻地理解武术的内涵。从而使武术这一项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能够在民间更广泛、更规范地开展,进一步促进我国中小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开发他们的身体潜力。在教学方法上,对力点要求是必要的,但不能把它当作一种教学法,它需要在别的教学方法中穿插运用,主要是技术动作和攻防意义讲解中。
在运用对于力点的要求进行武术教学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安全。中小学生年龄小,且身体发育不够成熟,抗击打能力很弱,且好胜心强,所以在进行攻防意义讲解时一定要求点到为止,一些身体的薄弱环节不可击打。老师在一些攻防动作的编排上要注意对危险动作加以改动,可以改编成其它的动作,或者不编入对练内容。
(2)多在基本功中进行讲解。与套路一样,作为套路的分解动作及基础动作的基本功中的每一个动作也都有其攻防意义,也都有其力点,并且在基本功中就对攻防意义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好力点,会对以后套路的学习与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在进行基本功的练习时要更加严格的要求力点正确,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好基本功,为套路练习做好准备。
(3)多练少讲。功夫,没有功夫(时间)不成功夫。武术要多练,勤练。所以在教学中,特别是对中小学生正在打基础的时候,要在严格要求力点等各种动作规格正确的前提下多让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的动作尽快地定型。
 
参考文献:
[1] 蔡仲林、周之华    《武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邓树勋、洪泰田、曹志发主编《运动生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马启伟主编《体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4] 丁希洲、李桦  《武术术语教学法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文化导刊  2003.6
[5] 龚明波   《高校武术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学体育网
[6] 田保贵  《武术教学五策略》  中学体育网
[7] 邱丕相    《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第28卷 2004年 第二期
[8]周伟良   《论传统武术训练理论的历史形成》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第25卷   2002年7月  第4期
[9]周伟良  《论传统武术训练中的形神兼备成内外相合》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第26卷  2003年3月   第2期
[10]胡美兰、黄超  《高师武术教学中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第26卷  2003年11月  第6期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