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浅谈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8 21:27:44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现代化学教学的目的,除了培养学生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外,还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有数据统计在化学学不好的学生中,有85%的学生不是因为智力低下,而是意志品质薄弱,如缺乏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和自制性等。下面就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出一些初步看法。 一、强化学生积极的心理倾向、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这些心理倾向,有利于理想的树立。因此,教学中首先应使学生这些积极的心理倾向得到满足。如教学“压强”时,上课一开始,向学生提出:“图钉的一头为什么做成尖锥形?”并指出,“如果我们学好了压强,就能知道其中的道理了。” 学生顿感到惊讶,想不到小小的图钉还有科学道理,随即产生浓厚兴趣。进而学习压强知识,应介绍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和生产生活实际的关系,强化了学生积极的心理倾向。其次,结合教学内容,适当介绍古今中外化学学家的故事,特别是选编一些反映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化学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四化建设离不开化学,在心理上产生对化学学习的更高要求,逐步树立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学好化学的远大理想,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二、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学生的坚韧性 在教学中,当学生学习发生困难时,教师应积极启发诱导,通过学生自己的力,独立探索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根据心理发展的情况,初中生的独立意识很强,肯于独立钻研,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自信心,尤其是初三年级学生,他们能看懂的内容,不喜欢别人再讲,自己会做的题不想问别人。为此,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给他们提供独立活动、克服困难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坚韧性。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阅读一些化学学史,使学生的意志品质从科学家们的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三、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果断性。 四、帮助学生克服片面的个性特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