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8加几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6 22:45:11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教学内容 教科书90页,例1~例4,做一做及练习二十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理解用“凑十法”计算8的加几的算理。 2.掌握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的计算方法。 能力训练点 1.会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的进位加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德育渗透点 通过迁移,类推学会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愿望,增强学生探索新知的信心,渗透数学意识。 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和操作学具,使学生感受人民的卓越智慧,体会美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掌握“凑十法”计算8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第一个加数8把第二加数分成2和几。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倒1图投影片,投影仪,练习十一 1题图、学具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 10+1= 10+2= 10+3= 10+4= 8+2十1= 8+2+2= 8+2+3= 8+2+4= 2.9+2= 9+3= 9+4= 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 4.怎样计算9加几? 使学生明确:把第2个数分成1和几, 9加1得10,10加几得十几。 二、探究新知 板书 8加几 1.教学例1 (l)出示例1图。 (2)启发学生想:你看懂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盒内有8把牙刷,盒外有3把牙刷,一共有多少把牙刷? (3)学生用学具操作。 (4)怎样计算? 板书 8+3=□ (5)引导学生联想 9加2怎样计算的,那么8加3应该怎样想? 使学生明确、8和2凑成10,就把3分成2和1,8加2得10,10加2得12。 指导学生填书。 教师板书 想:8加2得10,10加(1)得11。 (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运用知识的迁行,自己探索新知,初步学会学习。) 2.教学例2 (l)教师说意(左图),学生操作学具。 (2)启发学生进操作,边思维、进口述,学习8加4。 (3)指导学生填书。 (4)订正,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教师板书; (5)学生看图(右图),学生操作学具,使操作——思维——语言表达。 (6)学生填书,互相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教师板书。 (7)齐读算式:8+3= 8+4= 8+7= 3.教学例3 (1)(出示) 8+5=□ 8+6=□ 8+8=□ 学生讨论:根据8加几的计算方法,想一想这三道题应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得出 8+5=13,把5分成2和3,8加2得10,10加3得13。 8+6=14,把6分成2和4,8加2得10,10加4得14。 8+8=16,把8分成2和6,8加2得10,10加6得16。 (2)计算8加几应该怎样想? 分组交流,使学生明确:把第二个加数分成2和几,8加2得10,10加和得十几。 (引导学生多次体验,从9加几迁移到8加几,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索新知,理解8加几的算理,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4.教学例4 (1)出示8+9=□ (2)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 使学生明确: ①交换两个加数。 ②把9分成2和7。 ③8+8=16 8+9=17…… (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5.总结归纳:学习8加几的进位加法有哪些? 板书:8+2= 8+3= 8+4= 8+5= 8+6= 8+7= 8+8= 8+9= 观察算式,发现了什么?(第2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多1;得数的个数第二个加数少2……) 6.反馈练习 (l)齐读算式 (2)做一做2题1,先口算再填书。 三、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8加几的规律。 四、随堂练习 1.对比练习,做一做1题。 2.出示投影,练习二十1题 学生口述。 3.练习二十 3题(游戏) 练习二十2题。 板书设计 8 加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