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设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理解“民警”等12个词语。会用“马上”写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捡到物品要设法归还别人,初步养成关心别人,同情有困难的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读准多音字“发”;会用“马上”写句子;第2、3、4节孩子猜想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孩子猜想的想象;字形上的难点有:警、难、街。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准备: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预设目标 1、 学会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 2、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准备 歌曲磁带《一分钱》、录音机。 (三)教学过程 1、 听歌曲,揭示课题。 (1) 听儿歌《一分钱》。 (2) 讨论:这位小朋友为什么很快乐? (3) 揭题:今天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拾金不昧的小雷锋。瞧,他正在跟民警叔叔说:“最好马上找到他。”(板书课题) (4) 读了课题你脑海里产生了什么问题? 2、 听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听后质疑。 3、 自由组合自学课文。 (1) 数数这首诗歌有几节?“我”是去干什么的? (2) 找出多音字,想想它还有什么读音? (3) 想想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字形,找出最难记的大家一起解决。 4、 反馈: fā( ) (1) 多音字组词 发{ fà( ) (2) 读生字卡片,及时纠正读音。(齐读→抽读→开双人火车) (3) 说说你们认为哪个字最难学?难在哪里?怎么解决? 重点分析生字: 警:上下结构,上“敬”表音,下“言”。说说民警是干什么工作的? 街:左中右结构;中间两个“土”,第二个“土”末笔要写提。“行”字两分开,中间两个土。 钱:右边书空记形。 差:羊字头。“出差”是什么意思? 5、 再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找找哪个小节是写“我”捡到钱夹后的做法?(1、5) 哪几个小节是写“我”捡到钱夹后的想法?(2、3、4)板书:做想 6、 反馈后,指名朗读第二节。 讨论:(1)“我”捡到钱夹怎么做? (2)用上“您”说明了什么? (3)看图想象:“我”把钱夹交给民警叔叔时,会说些什么?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我”想到别人? (4)请用“马上”说说句子。 (5)指名朗读。“马上”读重音,用焦急的语气读。 (四)巩固练习 1、 随堂练习 (1) 抄写生字各3遍。 (2) 书写指导“警”上下各占半格,要写得扁一些。 “街”第二个土末笔要写提。 2、 课后作业 (1) 比一比,组词: 差( ) 你( ) 谁( ) 盏( ) 着( ) 您( ) 难( ) 钱( ) (2) 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发现(fā fà) 理发(fā fà) 出差(chāi chà) 差不多(chāi chà) 第二课时 (一)预设目标 1、 理解课文2、3、4节,想象“我”还会想到什么?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准备 表演的道具。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1) 扩词: 警——警察民警警校警民 钱——钱包钱夹零钱钱财 难——难过难受困难难写 (2) 背诵第一节。 2、研读第二小节。 “我”把钱夹交给民警叔叔后,就去理发店理发了。路上,“我”一边走一边想:这个钱夹会是谁丢的呢? (1) 自由朗读第二节。 (2) 比较句子,理解“可能”。 她是为妈妈。 她可能是位妈妈。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3) 找出写妈妈心情不好的词语。(多难过)用“——”划出。 给“多”换个词语。(很、非常、十分、挺……) 看图想象说话:为什么妈妈会难过?指名情境表演妈妈的神态、动作及语言。 (4) 指导朗读,读出难过的语气。 (5) 师生共同小结学法:读→找→比较→想象→再读。 3、小组互学。 用同样的方法,小组学习讨论第3、4节。 (1) 读一读,找出“可能”的近义词,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上。 (2) 找出表示心情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上。 (3) 想象、讨论当时的情景。 (4) 朗读(重点指导,大面积练习) 反馈后板书:也许着急 也许哭不敢 (5) 如果是你捡到钱夹,你一定会想,丢钱夹的会是谁呢?请照课文的猜想说一说。 (6) 是呀,所以“我”越想越着急。于是,“我”转身又向民警叔叔跑去…… 4、学习第5节。 齐读第5节。 (1) 这是“我”第几次向民警叔叔说?(第二次)说明了什么? (2) 朗读语气与第1节相同吗?(比第一节更着急) (3) 有感情地朗读。 5、齐读全文,体会“我”的着急及心中有他人的好思想。 6、指名情景表演。 (四)巩固练习 1、 随堂练习。 (1) 同桌互读,进行评议。 (2) 在恰当的词语上打“√”: ①妈妈发现自己的小宝贝不见了,心里多(着急难过)。 ②丁丁看见漂亮的金鱼死了,心里很(难过着急)。 (3) 把句子补充完整: ①小朋友都在自己的位子上坐好了,( )马上就要开始了。 ②天突然黑下来,看样子马上就要( )。 ③请大家再等一会儿,王老师马上( )。 2、课后作业。 自由组合,配上语言、动作、神态,排演课本剧。 第三课时 (一)预设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培养学生关心别人、拾金不昧的思想品德。 (二)教学准备 课堂作业本。 (三)教学过程 1、听写词语,集体校对。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家评议。 3、指导背诵: 民警叔叔——钱夹——找到他 妈妈——娃娃——难过——车票 叔叔——出差——着急 和我一样——理发——哭 4、总结谈话。 (1) 诗歌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学词语:拾金不昧) (2) 行为指导。 ① 如果一个农民伯伯的钱被风刮跑了,你会怎么做? ② 如果你捡到了别人丢失的东西,怎么做? (四)巩固练习 1、 随堂练习 (1) 用“马上”写句子。 提供情景:读书看报的时候碰到不认识的字,( )。 上汽车看到老人,( )。 在路上捡到一支钢笔,( )。 看到天快要下雨了,( )。 (2) 同桌互背全文。 (3) 复习音序查字法(见语文书课后第2题) (4) 按课文内容填空(见语文书课后第4题) 2、 课后作业。 (1) 写近义词: 可能——( ) 马上——( )( ) (2) 读课文填空: 丢钱夹的可能是位( )的妈妈;可能是位( )的叔叔;可能是位( )的孩子。 民警叔叔,我( )一个( ),请您最好马上找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