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课间活动的丰富多彩,体会同学们的欢乐心情。 2.通读课文,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3.理清课文思路,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把片断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重点 从课文叙述中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片断的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读课文,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二)理清文章思路。 (三)了解课间活动的丰富多彩,体会同学们的欢乐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课间活动的丰富多彩,体会同学们的欢乐心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间十分钟”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了。那么,在课间十分钟里,你们都开展过哪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自由发言) 读读课文,想想课文描写的场面在你们身边是不是也经常出现。 (二)通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讲了哪几项活动? 学生通过自由读课文,不难答出:打乒乓球、爬竿、丢沙包。 2.快速读课文。看课文还写了哪几项活动? 学生也不难答出:跳皮筋、跳绳、踢毽子、老鹰捉小鸡。 3.看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答出:同学们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4.通观全文,课文可分为几个段?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归纳: 全文可分为两大段:第1段就是第1自然段。讲课间活动的时间和地点。是全文的总起。第2段是第2~5自然段。具体描写课间活动的内容。 (三)再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教师要注意听学生的读音是否准确。本文中有两个多音字,教师可采用“选音”的形式作为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如:喝彩(h5 h8)小将(ji4ng ji1ng) 3.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如敏捷、纵身一跃。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 如:海底捞月、沸腾。 (四)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谁能用概括、准确的语言说说第1段的段意。 因为第1段比较简单,教师可利用它考查一下学生前面知识掌握的情况。 指名答:下课了,同学们到操场参加自己喜爱的课间活动。 2.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先讲的什么?后讲的什么?(讨论)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作者先介绍活动地点,再对活动内容进行具体叙述。 3.自己再读读活动内容那部分,看一看作者是怎么样进行具体介绍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①观众“围满”“喝彩”衬托出了比赛的激烈、精彩;②乒乓小将“你推我挡”“十几个回合”说明乒乓小将打球认真,水平高。 4.指名朗读这一段。 5.看看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 指名答:都是先介绍活动地点,再具体叙述活动内容。 6.按照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小组学习第3自然段。 7.汇报学习结果。 重点汇报作者是怎样具体叙述一个小同学是怎样爬竿的?“纵身一跃”、“像敏捷的猴子”、“迅速”、“不一会儿”都说明小同学动作灵巧、熟练。“他笑着向下张望”写出了小同学那种高兴的心情。 8.自学第4自然段。自学后填表。 教师事先发给同学一张空白表。 表现 丢包的同学密切合作,发动猛攻。 躲包的同学非常沉着,盯着,左躲右闪,蹦来跳去。 抓包的同学轻巧一抬腿,猛一转身,海底捞月。 9.填完表格,用心体会,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围绕一个意思,把一个片断写得十分具体。 10.导读,进一步体会。 教师读2、3、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学生齐读后面部分。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课文主要讲了哪三项活动? 2.任选一项说说作者是怎样把活动内容写具体的? (二)讲读第5自然段。 1.过渡:课间活动是丰富多彩的,除了“打乒乓球”、“爬竿”、“丢沙包”以外,还有什么?齐读第5自然段。 2.作者怎样向我们介绍的? 指名回答:有的……有的……有的……最有趣的…… 3.这是怎样地介绍。 指名回答:这是概括地介绍。 4.小结: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是本文写作上的突出特点。下面我们学习课文2、3、4自然段的写法练习写一个小片断。 (1)题目是:我喜欢的一项课间活动。 (2)先想一想这项活动的内容、过程。 (3)组织好语言,说给你的同桌听。同桌同学可及时订正。 (4)说给老师和大家听。 (5)写在本子上。要求:语句要完整、通顺、连贯 【板书设计】◆[2003年12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