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小珊迪(第二课时)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20:24:22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第一、二段,通过朗读、默读,引导学生感受小珊迪饱受饥寒的悲惨处境和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 2.复习巩固重点词语,借助重点句进行句子训练: 3.指导有感情朗读,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小珊迪的悲惨遭遇,感受他的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 教具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幻灯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字词,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生字新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老师先检查字词,大家再读读记记课后第四题的词语。 2.师主持检测; ①听写:请示纠缠 乞求 断定 目不转睛 饱受饥寒 ②让学生说出“饥”、“寒”各是什么意思,再说出“饱受饥寒”的意思。 3.师:“饱受饥寒”在文中哪句话出现?用横线划出来,轻声读几遍。(生划句、读句) 二、研读句子,辐射全文。 小黑板出示;饱受饥寒的小珊迪那美好的晶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 1.请全班齐读,并思考这句话含有哪三个意思? 2.组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含有的三个意思,师用红笔划出:饱受饥寒、美好品质、打动人们的心。 3.师:上节课,我们把课文分成三段,说说哪一段重点写小珊迪饱受饥寒,哪一段重点写小珊迪的美好晶质,哪一段写小珊迪的美好品质打动人们的心,指名回答。 4.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二段,探讨两个问题:①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小珊迪饱受饥寒的?②小珊迪的哪些美好晶质打动人们的心? 三、学习第一段,体会小珊迪饱受饥寒。 1.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一段,读后用括号把描写小珊迪外貌的句子标出来。 2.学生自由读括号里的句子并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小珊迪的外貌?你读后心里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讨论,概括出:单衣、瘦脸、赤脚和“小珊迪冷极了,真可怜”。注意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如重音等技巧。 3.师:这么一个可怜的孩子站在旅馆门前要“我”买他的火柴,他是怎么说的?请把他说的话找出来人轻声读一读。 4.幻灯出示小珊迪请求人家买火柴的话,师范读,然后提问;你觉得小珊迪四次请求先生买火柴,说话的口气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5.指导学生用一次比一次迫切的语气读小珊迪与先生的四次对话,体会小珊迪“饿极了”的悲惨处境。边读边评议再读。 6.练习分角色朗读。 7.师:小珊迪去换零钱,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作者心里会怎么想呢?请全班齐读第十自然段。 8.比较句子: ①我想可能上当了,(后来)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②我想可能上当了,但是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通过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用第二句,写出了作者是依据什么断定小珊迪不是那种人,写得很具体。 四、学习第二段,感受小珊迪的美好品质。 1.生默读第二段,思考:小珊迪换好零钱往回跑,发生了什么事? 2.师:作者是从珊迪弟弟的嘴里知道这件事的,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小利比说的那段话。师先范读,然后学生讨论;小利比告诉作者的是一个不幸的消息,该怎么读?再训练学生朗读。 3.师:小利比到旅馆找“我”,只是为了告诉“我”这个不幸的消息吗?他来干什么?谁叫他来?引导学生讨论,初步感受小珊迪诚实的品质。 4.师:是呀,小珊迪太诚实了,作者很受感动,就跟着小利比一块儿去看望小珊迪。(出示教学插图)这幅图描绘了作者看望小珊迪的情景,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指名看图说话。 5.师:课文是怎样描写当时的情景呢?师指名读相应的文章段落。 6.师:同学们觉得刚才读的这个片断,哪些词句最让人感动?(小珊迪临死前的话). 7.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小珊迪临死前对作者说的话,体会小琚迪挂念弟弟没人照顾的难过心情,从而进一步感受小珊迪善良的晶质。 8.师:小珊迪不但诚实,还这么善良,这使作者更感动了,他握住珊迪的手,答应永远照顾小利比。珊迪听了,脸上流露出怎样的表情呢?(全班齐读相应的句子) 9.比较句子: ①珊迪听了,看着我。 ②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比较,体会第二个句子不仅描写了小珊迪的表情,更重要的是写出了小珊迪对先生寄予无限的希望,心中对先生充满信任和感激,这更表现出了他的善良品质。 五、总结谈话,回应目标。 1.师:这节课,同学们探讨了两个问题;一是课文怎样具体描写小珊迪饱受饥寒?二是他的哪些美好品质打动人们的心?通过学习,大家明白了吗?学生说一说,老师再总结。 2.课堂填空练习。 ①我们从小珊迪的________和他____________感受到小珊迪饱受饥寒。 ②小珊迪受了重伤,自己不能去还零钱,还______,临死前他想的不是自己,而是_______,他真是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3.师:小珊迪的悲惨遭遇令人同情,是什么原因导致小珊迪的遭遇如此悲惨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探讨。 [教案述评] 福建省华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陈瑞林 李思蓉老师是福建省小学优秀青年教师,以上《小珊迪》第二课时教案是她1996年参加省优秀青年教师评选时的教案。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者从重点词句入手导入新课,上课伊始就明确告诉学生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然后围绕教学目标和按照前课时已分好的段落顺序组织教学,授课结束时又回应了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清晰,过渡自然。 二、充分发挥朗读在情感型课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齐读、个别读、范读、默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珊迪饱受饥寒的悲惨处境和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紧扣课文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和语盲文字的训练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思考、圈圈划划、议论、比较,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填空练习等等,对学生加强了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语盲文字基本功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