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阿里山的云雾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20:08:06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阿里山的云雾 教学要求: 1、了解阿里山云雾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好词好句积累下来。 教学重点: 了解没有风的时候,云雾有哪些特点;起风时云雾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作者为什么会对阿里山的云雾产生“莫名的惊愕与喜悦?”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 1、学生板书课题,并说说对课题的理解。(学生自己板书并讲解课题的意思,无疑会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和自豪感。) 2、其他学生补充对课题的理解。 二、展示预习过程 (本篇课文是独立阅读课文,就是鼓励和要求学生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来自己学习这篇课文。教师在课堂中也应作为和学生共同学习的成员,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按固有的预习要求汇报。 (1)预习过程中,文章中的哪些词、句、段激起你读的欲望? (2)预习过程中,文章中的哪些地方激起你查询资料的欲望? (3)你认为文章中哪些地方值得你鉴赏? (4)预习过程中,有哪些地方需要老师的帮助? 2、汇报。 (1)汇报读的情况。教师在此处应该适当的点拨与指导。例如第二自然段中的“有些”,4个有些所引出的句子的感情处理就不一样;读后还可以询问为什么这样读,这样学生会针对一些词句做出一定的解释,解决了字词。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运用读的各种形式,如大声读,默读,齐读等,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其中来,从而进行有效地积累。 (2)汇报查询的资料。读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查询到的资料给予充分的时间。例如有的就查到了阿里山的森林、日出、樱花等奇观的资料,就应该尽情地展示,有的查到了一些课文中的词语解释,还有的针对课文中的内容查找的资料,例如“蓬莱仙岛”。汇报资料的过程就是学生扩展学习的过程,教师要格外的重视。 (3)汇报课文的可借鉴之处。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实际上是让学生有意识地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学生能感悟到什么,感悟多少都可以。可以从文章的用词、修辞、开篇、顺序、语言风格、中心等各个方面谈。教师可以适当的点拨以体会云雾的特点。 (4)谈有没有需要老师帮助的地方。这是答疑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学生能做出回答,就让学生答;实在回答不出的,教师和学生一起商讨。要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和质疑能力。 四、教师总结 站在肯定的角度,对学生的自学给予鼓励。可以做一些精彩发言的回顾。 (主要是让学生再一次体验成就感,激起自学的愿望,不会被自学吓倒。教师生动、肯定、赞美的语言会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自学,乐于展示。) 五、课堂练习 六、实践活动 根据自己或同学们搜集的台湾的资料,自由结组,办一张报纸,以《宝岛台湾》为题,了解台湾的历史,风土人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