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詹天佑 教学目标 1. 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边读边想,适当做记号。 2. 学会10个生字,理解“阻挠”等11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周密”、“藐视”造句。 3. 能理清段落的层次,了解先按概括后具体叙述的篇章结构。 4. 感受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严谨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重点:找出全文的中心句,理解中心句与全文内容的关系,理清段落层次;围绕中心细读课文,推敲课文的词句。 难点:能理清段落的层次,了解先按概括后具体叙述的篇章结构。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2. 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 出示课题。 (2) 简介詹天佑及京张铁路。 2. 初读课文。 (1) 听录音,思考:詹天佑是怎样的一个人?用横线划出有关句子。 讨论回答上面的思考题。 (2) 默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 3. 检查自学情况。 (1) 选择正确地读音。(做作业本第1题) (2) 读准这两个词,注意下面的字。 笑话 马虎 (要读轻声) (3) 注意下列的字的正确书写。 阻挠 勘测 居庸关 4. 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各段的大意。根据课后第1个思考题,按不同的内容来分段。 5. 布置作业。 (1) 抄写生字新词。做作业本第2、3题。 (2) 按照课后第1题要求读课文。-1-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细读课文,推敲课文的词句。 2. 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1. 复习检查。 (1) 读准下面的字。 阻挠 要挟 开凿 藐视 (2) 比较字形:竣——俊——峻 2. 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 (2) 理解词语,杰出——超群的意思。 (3) 这两段的后面两句和全文是什么关系? 3. 学习课文2、3自然段。 (1) 听录音,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圈出三个词) 讨论、交流:清朝时期,帝国主义阻挠,要挟和嘲笑中。 (2) 什么叫:阻挠?帝国主义者为什么要阻挠?从课文中划出有关句子。 (3) 理解句子:他们认为这样一要挟,题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他们。 “要挟”是什么意思?当时清政府的弱点是什么? 帝国主义是怎样要挟的?这说明了什么? (4) 当任命詹天佑的消息传出后,国内外是什么反应?这说明什么? 什么是“嘲笑”?他们是怎样嘲笑的?他们为什么要嘲笑? (5) 总结:帝国主义者阻挠、要挟、嘲笑的事实证明,中国处在一个被侵略、被欺凌的环境中。想一想詹天佑听了人们的企盼指导了帝国主义的嘲笑,他会怎么想? 4. 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 听录音,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写了那几方面的内容? (2) 读第1句。 理解词语:毅然——坚决,毫不犹豫。 从“毅然”这个词看出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 (3) 课文从詹天佑说的、做的、想的三方面来写,给段落分层次。 (4) 理解句子: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比较词语:周密——精密 为什么“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5) 指导朗读,要读出詹天佑的信心和爱国热情。 5. 布置作业。 (1) 完成作业本第4、5题。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第2题。 -2-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清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2. 熟读课文,完成课后作业。 教学过程 1. 明确学习任务。 学习课文第三段: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 2. 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思考:京张铁路在经过居庸关、八达岭时遇上了什么困难?詹天佑是怎样想方设法克服这些困难的? 全班讨论。 (2) 画施工示意图。完成作业本第7题。 (3) 交流评议。 “工作面”指什么?指出八达岭隧道施工的6个工作面。 能不能在居庸关用中部凿进法,在八达岭用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方法?同样是隧道,两处两种施工方法,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詹天佑根据不同地势,采用不同的方法,使工期缩短了一半,充分显示了他的智慧和才干,他是一个杰出的工程师。 3. 学习课文第6自然段。 (1) 听录音,思考:京张铁路在经过青龙桥时碰到了什么困难?詹天佑是怎样进行解决的? (2) 讨论上面的思考题。 想一想: “人字形”线路哪一个是詹天佑设计的?为什么? 首先要抓住哪些词?(北上、南口、东北、西北) 出示答案,交流。 (3) 两个火车头是怎样处理的?“岔道口”在哪里?“折向西北”的“折”是什么意思? (4) 小结:涉及“人字型”线路 解决了火车爬坡的难题,突出了詹天佑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他是一个杰出的工程师,他有一颗爱国的心。 4. 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 (2) 什么是“峻工”?为什么说京张铁路提前峻工是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的一个有力的回击,而不是“打击”呢? 为什么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来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3) 训练说话:在詹天佑的塑像前,假如你是个来中国游览的外宾,到你看到詹条由留下来的伟大工程,站在他的塑像前,想说些什么? (4) 为什么说詹天又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5. 布置作业。 (1) 完成作业本地6、7题。 (2) 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业。 A. 用“为了……为了……”,“不但……而且……”,“杰出、爱国、敬佩”写几句话。 B. 写片断:在詹天佑塑像前 21江姐 教学目标 1. 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边读边思,深刻领会词句的意思。学会“推敲”词语的方法。 2. 学会11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2个词语。 3. 能理解课文的思路,认识插叙的段落,懂得插叙的作用。 4. 能辨析反问句和设问句,进一步了解设问句的作用。 5. 感受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钢铁般的坚强意志,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不忘革命先烈的斗争业绩。 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读课文第二、三段,理解通过具体事例说明江姐高贵品质的表达方法。 难点:认识插叙的段落,懂得插叙的作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和有关词语。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那些值得我们敬仰、怀念、纪念和永远不忘的优秀人物、英雄人物的伟大事迹。 2. 初读课文。 (1) 听录音读课文。 思考:江姐是怎样的人?从课文中哪一句话可看出来? (2) 讨论上面的问题。(竹签子是竹子做的,但共产党员的意志是用钢铁铸成的。) (3) 简介江姐的情况。出示人物照片、全家照片。 (4) 默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 3. 检查自学情况。 (1) 多音字组词。 解(jiě jiè) 强(qiáng qiǎng jiàng ) (2) 注意下面的字的正确书写。 万籁俱寂 匪首 (3) 理解词语的意思。 令人心悸 万籁俱寂 懦夫 4. 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课文反映了江姐怎样的崇高品质?这些品质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说明的? (a.江姐奉命去农村工作,遭受丈夫被叛徒杀害的打击,她强忍悲痛,留在丈夫工作的地方工作。B。江姐经受了一夜的残酷折磨,坚贞不屈。) (2)根据课文内容的改变,给课文分段。 -1- 5. 布置作业。 (1) 指导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细读课文第一、二、三大段,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 2. 理解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江姐的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1. 复习检查。 (1) 读准下面的字:倔强 解送 屏息 (2) 解释下面的词语:万籁俱寂 令人心悸 通夜未眠 2. 学习课文第二段。 (1) 听录音,思考:江姐被捕前哪些表现特别感人? (2) 自由读课文,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段中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全班交流。 要点: a. 江姐暂时与丈夫断绝通讯联系。 b. 江姐奉命去奉节跟丈夫联系。 c. 江姐得知丈夫牺牲。 d. 江姐强忍悲痛,离开奉节。 e. 江姐留在丈夫工作过的地方工作,因叛徒出卖在万县被捕。 (3) 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划出体现江姐不顾个人安危,强忍悲痛的坚强意志。讨论交流,理解重点词句。 A. 她抬起头,强压住内心的悲愤……踏着泥泞的路走了。 B. 她没哭,嘴唇微微抖动,平静的吐出了仿佛经过千百次考虑的话。 (参考课后习题) (4) 小结:这两句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品质。 3. 学习课文第一段、第三段。 (1) 自学课文,思考:这一夜江姐怎样经受残酷折磨的? (2) 理清课文内容后分层。(提审——受审——回牢房) (3) “提审”与第三段哪句话连接?(“这天夜里带她出去,看来也不会例外。”) (4) 敌人带江姐去干什么?(出示女牢房、刑具的图片) 在敌人的毒刑拷打面前,江姐坚贞不屈,表现出钢铁般的革命意志,有感情地读课文。 (5) 概括段意。 4. 布置作业。 (1) 完成作业本上第4、5(1)、(2)题。 (2) 读课文。 -2-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 细读课文第四段,总结课文。 2. 理清课文地层次,懂得插叙的作用。 教学过程 1. 学习课文第四段。 (1) 自学课文,思考:难友们从江姐的英雄行为中受到了怎样的鼓舞?江姐又是怎样对待同志们的关怀和慰问的? (2) 理解重点句。 “竹签子是竹子做的,但共产党员的意志是用钢铁铸成的。” 用“钢铁铸成的”跟“竹子做的”做比较,为了说明什么? 完成作业本第5题的第3小题。 2. 总结课文。 (1) 课文第一、三段主要记叙了什么?(江姐经受一夜折磨的经过。) (2) 第二段主要记叙了什么?能不能把这一段插叙去掉?(第二段的插叙给江姐的英雄事迹做了必要的补充和铺垫,把事情的起因交待清楚了。)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写江姐在刑讯室里坚贞不屈的那部分和难友们给江姐写的致敬信。 4.布置作业。 (1) 完成作业本上的练习。 (2) 背诵难友们给江姐的信。
-3-
□ 写感谢信 教学目标 1. 会写感谢信,做到格式正确、内容真实、情真意切。 2. 感受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写感谢信的格式。 难点:指导学生写得“情感真切”。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懂得感谢信的特点、用途和格式。 2. 开始写感谢信。 教学过程 1. 谈话,揭题。 (1) 前几册里,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应用文? (2) 今天,我们学习写一种新的应用文——感谢信。 2. 学习“提示”第一部分。 (1) 自由朗读,思考:感谢信有什么特点和用途?边划下要点。 (2) 讨论后归纳。 特点:一种专用书信,用它来表达对关心、帮助过自己的人和部门的感谢之情。 用途:抄在纸张上贴在对方单位、或邮寄给对方领导。 3. 明确习作要求。(格式正确、内容真实、情感真切) 4. 学习写感谢信的格式。 (1) 自学“学习提示”第二部分。 (2) 感谢信是一种专用书信,所以格式与书信相似。但是要注意那几点? 格式:开头称呼、署名、祝颂语有变化,称呼和署名要写全,写清楚。祝颂语要紧扣感谢来写。 内容:要写感谢原因,但不能把事叙述得详细具体,只要求简洁明白。 5. 指导写感谢信。 A. 署名是写清写全也要视实际情况而定。 B. 想象要合情合理,不能失真。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继续写感谢信,并对部分写好的感谢信进行评议。 教学过程 1. 复习巩固写感谢信的格式。 2. 学生继续写感谢信,教师巡回指导。 3. 集体评议部分写好的习作。 评议重点: a. 格式是否正确; b. 感谢的原因是否写清楚,想象是否合理,详略是否恰当。 c. 感谢之情是否表达充分。 4. 抄写习作。 练习7 教学目标 1. 能改正12个常见的错别字,懂得错误的原因。 2. 或区别 4组近义词的意思,能用“爱戴”、“周密”、“平静”造句。 3. 能直接引用他人说的话改变成陈述他人说的话,意思不变。 4. 能从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摘录秒学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并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 5. 能阅读短文,正确选择近义词,认识过渡段和能概括短文中心意思的词语。 重点和难点 重点:练习第1、3、4、5题。 难点:练习第3、5题。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练习改正错别字,完成第1题。 2. 辨析近义词,用带点地词造句,完成第2题。 3. 把直接引叙句改成间接引叙句,完成第3题。 教学过程 1. 指导练习第1题。 (1) 读题,明确要求。 (2) 学生独立作业,并想想错误的原因。 (3) 全班讨论、校对、订正。 (4) 小结:对词语的意思要正确理解,这样才能不写错字。 2. 指导学习第2题。 (1) 读题,明确要求。 (2) 比较近义词的区别。 爱戴:敬爱并且拥护,用于值得敬爱的人。 爱抚:疼爱抚慰的意思,用于需要保护的人。 深奥:道理(学问)很高深,不容易了解。 深刻:内心感受程度很深,或者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 精密:一般指仪器、设备精致。 周密:周到而细密,如周密的计划、周详地安排。 平静:指心情、环境没有不安或动荡。 宁静:指心情、环境安静(没有声响)。 小结:比较近义词时,要注意区别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的地方,特别是比较不同的两个字的字意,从意思、适用范围、感情色彩、词性等方面注意比较。 (3) 用“爱戴”、“周密”、“平静”造句。
-1- 3. 指导第3题。 (1) 读题,明确要求。 (2) 分析例句。 A. 读例句。 B. 表达某人说话的内容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引用,引号里是说的原话,如例句中地前一;另一种不直接引用原话,而是笔者陈述某人说话的大概意思,如例句中的后一句。 C. 比较句子,总结改写方法。 (第一人称要改为第三人称,第二人称要改为第一人称; 提示语后地冒号改为逗号; 双引号去掉; 句子要通顺,不改变原意。) (3) 练习,校对,订正。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按要求摘录句子,完成第4题。 2. 阅读训练,完成第5题。 教学过程 1.指导学习第4题。 (1) 读题,明要求。 (2) 按要求从第七单元几篇卸任的文章中去划找。 (3) 全班交流、评议。 小结:写人的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是描写人物的四种方法。每种方法对表达人物的思想品质都起到了突出、反映的作用,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动。 2。指导学习第5题。 (1) 读课后问题。 (2) 带着问题自学短文,思考怎样回答。 (3) 全班讨论。 A. 选择:使、偷偷、宝贵、收藏、耐人寻味。 B. 那一小段应补在第2、3自然段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 文中能反映全文中心意思的成语是“精益求精”,写了“作画对自己的要求十分苛刻”、“喜欢听批评意见”两方面的内容。 3.布置作业。 摘录句子,完成练习第4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