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火》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9:30:54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写作特色] 热爱祖国的感情一以贯之,这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特色。由于列强瓜分了波兰,使肖邦“不得不”满怀悲愤之情忍痛离开祖国;师友送别时,无论咏唱《即使你远在他乡》,无论叮嘱“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也无论赠送泥土这一“特殊礼物”,都是以爱国为核心的;肖邦身处异国他乡。,日夜思念祖国,忘我进行音乐创作;即使弥留之际也请求死后把他的心脏带回去,他要长眠祖国地下——这是多么炽烈执着的爱国之情啊!文章以爱国之情作主线,收到了“红线串珠,历历在目”的艺术效果。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教学过程]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一、 谈话导入: 1、 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感受一位伟大音乐家的炽热情怀,去聆听最壮美的旋律。 2、 读课题,自由谈谈感受。 二、 自读课文: 1、 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 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 读后交流: 可能提出的问题: 1、 为什么埃斯内尔会以泥土作为礼物送给肖邦? 2、 面对盛在金杯里的泥土,肖邦为何会流下激动的泪水? 3、 肖邦那么爱祖国,可他为何不留下来反抗? …… 四、 再读课文,尝试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要求学生边读边批注。 五、 采用多种形式读懂、读好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1、 第一自然段,相机理解“瓜分”。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最后一句,注意重点词“满怀悲痛”、“不得不”。 2、 第二小节(重点指导) (1) 指导阅读埃斯内儿的两句话,感受师生情深,爱国情浓。(采用评读、议读的方法) (2) 最后一句,在朗读时指导学生从肖邦的动作、神情“郑重地”、“回首”、望了望”,理解肖邦对祖国的牵挂与难舍之情。 3、 第3、4小节,引导学生认识肖邦用深爱的音乐表达内心的抗争。 4、 第5、6小节,抓重点句“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与祖国的地下。”激发学生理解肖邦对祖国的赤忱之爱。 六、 轻声自由再读全文,检查对问题的理解,交流。 老师相机评论,总结。 七、 默读,感悟。 八、 交流感悟。 精彩片断 参考资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