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美术6年级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8:53:41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欣赏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规定的中年级教学内容第一条“欣赏儿童能够理解的中国优秀美术作品”而设课。

二、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辉煌成就,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第一课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欣赏

一、教学目的: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辉煌成就,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

二、课时:1课时

三、教学难点:分析作品

四、教学重点:准确介绍图中的工艺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其艺术成就。

五、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一分钟)

(二)   讲授新课:(40分钟)

出示《公牛》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将它们组合在一起,艺术家这种劳动叫什么?

艺术创作。

作品中的这些形象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是从观察中生活来的。

艺术创造又是通过各种材料来实现的。

(板书:物质材料)

物质材料是进行艺术创作的关键

(板书:创造的媒介)

创造什么样的艺术形象则需要艺术家的创造思维。

(板书:艺术想象)

这说明学生不借助艺术想象是不会有艺术创造。

(板书:审美情趣)指的是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艺术评价。

(板书:画家的修养)

请学生们读书中3 页上边的一段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分析两幅作品。

(1)   齐白石《却教蜂蝶为花忙》

(2)   《花鸟背带心》

物质材料、审美情趣、作者从普通的生活中表达出高雅的审美情趣。

(三)   课堂小结:(4分钟)

要想进行艺术创造首先作者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事物美,经过自己的艺术构思,表达自己审美情趣,才能构成艺术作品。

第二单元 线描写生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规定的三年级教学内容而设课,由《线描写生——文具》和《线描写生——静物》两课构成。

二、单元教学目的

1、  训练学生的写生能力和线条造型能力,使其感受线条的艺术美。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二课 线描写生——文具

一、教学目的:

通过写生文具,训练学生写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感受运用线条疏密对比的形式美。

二、课时:2课时

三、教学重点:

  写生时,能比较地观察;表现时,能有线的疏密对比,能合理地组织画面。

四、教学难点:

  线条疏密关系的把握。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组织教学

2、  导入新课:以课桌上的文具导入。

3、  讲授新课:

l         采用问答法,复习什么是线描写生。

l         采用问答法,复习观察时如何比较。

l         演示写生文具的方法步骤

4、  布置作业:

5、  学生完成作业

6、  教师巡视

7、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1、  组织教学

2、  导入新课:以课桌上的文具导入。

3、  讲授新课:

l         采用问答法,复习什么是线描写生。

l         采用问答法,复习观察时如何比较。

l         演示写生文具的方法步骤

4、  布置作业:

5、  学生完成作业

6、  教师巡视

7、  课后小结

 

 

第三课 线描写生——静物

一、教学目的:

通过静物写生,训练学生的写生能力和线描造型能力,感受线条的艺术美。

二、课时:2课时

三、教学难点:

线条疏密关系的把握。

四、教学重点:写生时,能比较地观察;表现时,能有线的疏密对比,能合理地组织画面。

五、教学过程: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