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只有一个地球》和《地球生命之迷》教学设计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8:46:13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只有一个地球》和《地球生命之迷》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渺小"、"恩赐"、"慷慨"、"不加节制"、"枯竭"、"滥用"、"遨游"、"目睹"。 2、运用"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课文。 3、激发学生珍惜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会设计简单的地球保护语。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自主研读、合作探究"方法理解课文。 运用部分课程整合式教学。将于本课紧密相关的第10课《宇宙生命之迷》与阅读《地球颂》结合起来学习。 教具准备:地球仪或者有关地球的资料、光碟。要求学生找有关地球的资料(《百科大全》、地图、文章)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可是你们对地球了解多少呢?能谈谈你对地球的了解吗?(学生可自由谈论,可念资料,展示资料)。 今天我们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课题。 二、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你们想知道从太空看,我们生存的地球是什么样子吗?那么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提醒学生注意坐姿) "谁来说说从太空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照书念,用自己的话说均可)。——"映入眼帘的是......和蔼可亲。" "如果你是宇航员,从太空看见了地球,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谈论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抢背。 2、老师朗读第一自然段,学生思考:我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老师读完后,学生可以自由谈论懂了什么,不懂什么。(明确:蓝色的是海洋,白色的陆地。) 三、结合地球仪学习第二自然段 1、老师手执地球仪,介绍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要求学生理解"渺小",提示:如果说,面前的地球仪就是地球,你怎样能说明它很渺小。(放在教室里比,不足以体现它的渺小,可放在天地之间来体现它的渺小。) 2、学生读课文,然后拿地球仪模仿老师介绍二自然段的内容。 四、运用"自主研读、合作探究"方法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 1、老师介绍自学方法。四人一组,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的内容,然后以地球的名义进行自我介绍,介绍的内容以第三、第四自然段的内容为主,可以适当补充,(人们如何破坏自然环境等)。 2、学生自读、自学,四人一组合作探究学习,老师作指导。 3、准备好的小组进行汇报,汇报形式不限,可以一人代表小组汇报,可以几人分别汇报。(要求说话条理清楚,语言清晰,态度大方自然。) 4、老师对学生的自主合作学生给予鼓励、表扬性的评价。 五、作业: 1、读熟课文。 2、解释"渺小"、"恩赐"、"慷慨"、"不加节制"、"枯竭"、"滥用"、"遨游"、"目睹"。 3、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画一幅珍惜地球、善待地球的画,设计简单的地球保护语。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5、6、7自然段 1、齐读全文,老师读第5自然段,提问:这一自然段是什么句?——设问句,过渡句。 2、你认为人能离开地球到其他星球生存吗?引导学生自学《地球生命之迷》,全面说自己的理由。老师详细询问学生回答的理由,引导学生仔细学习10课。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8、9自然段。 1、自学8、9自然段。 2、理解"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引导学生阅读《地球颂》,学生自由谈。 二、完成课后"思考、练习" 1、讨论: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概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可以结合《地球生命之迷》和《地球颂》来说明。 ——(1)地球在太空中的样子;(2)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3)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4)人类不能指望破坏地球后,移居到其他星球。 2、说明方法: l 列数字: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的星球;地球表面的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 l 打比方: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l 作比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l 《宇宙生命之迷》中运用了设问,举例等方法。 2、理解课后第3题的词语、句子。 3、完成10课和阅读《地球颂》课后问题。 第四课时 完成"画一幅珍惜地球、善待地球的画,设计简单的地球保护语。"的任务。指明学生展示、说明,办一期板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