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硝烟》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辱的精神。 重难点、关键 重点:读懂课文,理解硝烟的主要经过。 难点:懂得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挂图,这幅图上的人物是谁?你了解他吗?师补充简介林则徐。 2、板题、解题 介绍虎门的地理位置、鸦片的危害,理解“硝烟”。 3、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词。 出示,指名领读 师生提醒注意: 寨 渣 (翘舌音) 轰 (后鼻音) 讯 盐 斤 (前鼻音) 2、出示讨论: (1)“喝啊,叫啊”的“啊”读轻声; “身着朝服”中的“着”读“ ”,“朝”读“ ” “倒下去”的“倒”读“ ” “分外”的“分”读“ ” “一担担”的“担”读“ ”;“应邀”的“应”读“ ” (2)长句子的朗读 礼台下,| 一侧 | 是身着朝服的 | 文武官员, | 另一侧 | 是应邀前来观看的 | 外国商人。 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议。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大致经过怎样? 四、质疑,适时解答部分疑问 五、指导写字 1、“讯、轰、侮”按笔顺描红 2、“寨、轰、抛”结构要均匀,笔画要紧凑,范写 3、学生描红、临写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填空 “讯”共_______画,第四画是_______,第五画是_______。 “轰”共_______画,第六画是_______。 “顿”共_______画,第四画是_______。 二、在正确读音下面画“_______” 分( )外 应( )邀 朝( )服 倒( )水 身( )着 三、组词 寨( ) 汛( ) 销( ) 壮( ) 侮( ) 赛( ) 讯( ) 消( ) 状( ) 海( ) 塞( ) 迅( ) 稍( ) 装( ) 梅( )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3、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辱的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课文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1、(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3)什么样的日子“值得纪念”。(即不同寻常的日子,发生重大事件的日子,应该记住的日子) 2、学习第6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6自然段。] (2)理解有关词语。壮举:伟大的举动。嚣张:邪恶势力上涨。气焰:比喻人的威风气势。 (3)说说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打击嚣张气焰,表明不可欺侮) (4)学习这两段,你想知道什么?(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有多重要呢?林则徐是怎样打击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的?从哪儿看出中国人民不可欺侮?)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剩下来的文章。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说说读了这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名说说从哪儿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 (场面轰动: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挤得水泄不通;彩旗林立,场面庄重,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都整齐地战立在台下两侧。)相机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3)指导朗读,读出兴奋、激动的语气,体会壮观的场面。 (4)讨论 1)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说明禁烟大快人心) 2)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说明政府禁烟决心很大) 3)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到场观看?(让外国人看看中国人民的威风) (5)齐读第二自然段 4、学习三—五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考虑哪几句写下令禁烟,哪几句写硝烟经过。 1)学习第一层(第一至三句) 自读体会哪些词语最能突出中国人的气势。(健步、礼炮轰鸣、群情沸腾、一声令下、震惊中外) 2)学习第二层(第四、五句) 指名读第四句话。 用笔画出这句话,读一读。再对照文中的插图,说说当时工人是怎样硝烟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三步:撒盐、抛鸦片、倒生石灰。再让学生读一读,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硝烟的。) (2)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同学们高兴吗?那当时的在场的老百姓高兴吗?为什么我们和当时在场的老百姓一样高兴? 让学生结合“礼炮轰鸣”“群情沸腾”“成千上万”“激动得跳啊,叫啊”“响彻”等词语的理解,想象当时欢声雷动的场面,体会到虎门硝烟得民心,顺民意。 (3)细读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硝烟持续了23天说明了什么?销毁了二百多万斤说了什么?(说明硝烟的时间长,数量多,硝烟的战果辉煌) 烟渣被卷进咆哮的大海暗示着什么?(暗示中国人民的力量压倒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 5、返读全文,为什么说“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呢?”(虎门硝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它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件事情意义中大,而它又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指导复述课文 1、提示方法:理清每一自然段的要点,看板书提示。 2、学生各自练习。同桌练习。 3、指名复述。 四、指导写话(要求:课后题5) 1、指导。先指名读文中带有“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的句子,再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分三步以上按先后顺序做的事。 2、学生练写。 3、交流。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先按课文内容填空,再完成练习 林则徐一声令下,_______的虎门硝烟开始了。只见一群群光着脊背、赤着双脚的工人,_____向灌了水的硝烟池里_______下盐巴,_______把收缴来的鸦片_______入池内,_______又把一担担生石灰_______下去。顿时,硝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1、这段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中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请仿照这一段的写法,写上一段话,用上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2、虎门硝烟——伟大壮举 硝烟前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硝烟后 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 先撒盐 再抛鸦片 然后倒生石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