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永乐大钟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8:38:19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灿烂的古代文化,学习古代人民克服客观条件的贫乏,善于从有限的自然条件中进行推理、想象、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精神。 2、训练学生边默读边思考的能力,默读课文,了解节与节之间的联系。 3、了解永乐大钟的运送和悬挂过程,以冰代车,以土代起重机,知道说明文中用数字举例的好处。培养学生运用具体数字说明事物特点的能力。 4、学会本课生字,能够根据词语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5、理解"不但……而且……"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并能用此造句。 6、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边默读边思考的能力,了解节与节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了解永乐大钟的运送和悬挂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读通课文,整体进入 1、自读,并思考:课文哪一节概括介绍永乐大钟的?你读懂了什么? 2、哪几节作了具体的介绍?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先概括 后具体 ①课文第一节概括介绍永乐大钟 地点--北京大钟寺钟楼里 地位--世界闻名的"钟王" 年代--明朝年间 质地--青铜大钟 ②第2-4节作了具体的介绍 交流出示板书:外形,运送,悬挂,音量,音色 3、把课文分为两段,做好记号。 4、本单元训练目标是--出示齐读:边默读,边思考 二、学习第二段 (一)学习第2节 1、默读第2节,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永乐大钟"不愧为"钟王"?用直线划出。 2、交流,板书体会6.94米、3.3米、46.5吨到底有多高、多大、多重。说说用数字说明事物有什么作用?(形象化,具体化) 3、理解庞然大物"庞"的意思是--(大) 4、引读:永乐大钟真不愧为"钟王"。 5、"经文"是什么?刻在大钟上的经文叫--(铭文) 6、铭文究竟满到什么程度? 引读:如果说世界上最大的宫殿群是北京的故宫,最大的祭坛是北京的天坛,那么-- (二)学习第4节 1、引读:永乐大钟铸成到今天,已经有500多年了。 2、划出:它不但外形丝毫不变,铭文清晰可见,而且钟声音量之大,音色之美,都令人叫绝。 3、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承上的是--,启下的是--,中间用了一组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是-- 意思更进一步的是-- 4、课文在写大钟钟声的音量之大、音色之美时,用了一个起概括作用的词语,是哪一个? 出示:令人叫绝解释词语 过渡:永乐大钟令人叫绝的不仅仅是它的外形和音量、音色,它的运送和悬挂过程更为奇特。 (三)学习第3节 1、引读:大钟本来安放在北京西郊,清朝时被护送到现在的大钟寺。几十里的路程,这样的庞然大物是怎样"走"来的呢?-- 2、老师刚才读的句子中的问句是什么句?为什么?(设问) 3、默读第3节,分小组讨论:为了把大钟送到钟楼,人们做了哪些工作?完成练习:(提示:用曲线划出四步工作的句子,再点出关键词概括) 出示:打井-→(挖沟)-→(放水)-→(结冰)-→运钟 堆起小山-→(造成冰山)-→(推钟上山)-→(搭起钟架)-→(盖起钟楼)-→(挖去土山)-→悬挂起来 4、齐读第3节,说说你对古代劳动人民有些什么感想。(聪明才智) 四、总结,齐读全文 1、我国明朝年间铸造的这口永乐大钟,无论是外形、音色和音量,还是运送和悬挂过程,都是令人叫绝的,这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先进的铸造技术,以及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500多年过去了,现在,每逢春节,永乐大钟便敲响了。那雄浑而又深沉的声音,宣告了新春的到来。 3、让我们带着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2、永乐大钟(说明文) 举世闻名 先概括 后具体 外形: 6.94米 3.3米 46.5吨 (钟王)100多种 227000多个 运送: 打井-→(挖沟)-→(放水)-→(结冰)-→运钟 悬挂:堆起小山-→(造成冰山)-→(推钟上山)-→(搭起钟架)-→ (盖起钟楼)-→(挖去土山)-→悬挂起来 音量: 大╲令人叫绝 音色: 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