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视死如归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8:35:14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本课生字;能说出带点字的意思;理解重点词语,积累“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边默读边思考,联系上下文,说出句子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照样子学写比喻句。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6-10节。 4.了解王若飞为严守党的机密,面对敌人的威利诱、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重点难点: 1.通读王若飞同志在刑场上与敌人作针锋相对斗争的一部分,抓住记叙王若飞同志的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 2.理解环境描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出示课题:13.视死如归 2.师说个别字的意思,视:看;如:好像;归:回家。生连起来解释。 把死看得回家一样,形容不怕死。 3.通过昨天的预习,我们知道了本课主要写的是谁“视死如归”呢?(王若飞) 谁知道王若飞是个怎样的人呢? 4.师简介王若飞: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1896年10月11日,诞生于贵州省安顺县城北街。1922年夏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10月21日,王若飞在包头泰安客栈被当地警察局逮捕。1934年4月,绥远高等法院以“危害民国”罪判处王若飞有期徒刑十年。1937年4月,王若飞在党组织的营救下无条件出狱。1946年4月8日,王若飞乘飞机由重庆回延安向党中央请示汇报工作,飞机行至山西兴县黑茶山不幸触山失事,王若飞、叶挺等同机遇难,时年50岁。本文写的就是王若飞同志在被捕后与敌人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2.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分段。 分段:第一段:#1 想得到机密 第二段:#2-3牢房里斗争 第三段:#4-9刑场上斗争 第四段:#10 阴谋失败 3.运用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出示: 王若飞同志在包头(被捕)后,敌人(妄想)用死来(威胁)他,想得到我党的(机密),可王若飞无论在(牢房)里,还是在(刑场)上,面对敌人的枪口(视死如归),敌人的阴谋(又一次失败了)。 三、提出突破口,用敌人的穷凶极恶衬托出王若飞的视死如归。 1.提出突破口 ⑴默读,找出敌人威胁利诱王若飞的语句,用——划下来。 出示:“现在只要你说一个‘招’字,就放了你;不说,马上送你回老家!” ⑵思考这句话有几层意思。 默读理解这句话有几层意思:先利诱,后威胁。 自读,读好语气。 ⑶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敌人要王若飞“招”什么? 默读课文第一节,交流。齐读第一节。 2.在刑场上,敌人是怎样开展“攻心战”的? 默读第三段,请用“~~”划出有关语句。 交流并讨论敌人是怎样开展“攻心战”的。 ⑴敌人把枪口对准了王若飞,凶狠地说:“这是最后的时刻了,再给你几分钟,好好考虑一下!” ⑵一分钟过去了,又一分钟过去了……过了好几分钟,敌人没有开枪。 ⑶敌人还是没有开枪。 师:敌人耍的是什么手段,请你用书上的语句来回答。 自读,反复读,抓住关键字来体会敌人的手段残酷和狡猾。 3.在课文二、三两段中还有哪些语句也反映了敌人的穷凶极恶和气势汹汹,请你找出来,读好它。 ⑴一天晚上,几个特务闯进牢房,掏出手枪,对准王若飞的胸口。 ⑵敌人气得像疯狗一样,把王若飞拉到刑场上。 四、细读王若飞在敌人威胁利诱面前的表现,体会他视死如归的精神。 1.小组讨论,用——找出王若飞在敌人面前表现的具体语句,细细读读,想想这些语句是怎样表现王若飞“视死如归”的精神的。 2.交流评议 ⑴王若飞坚定地说:“什么‘招’字,早从我的字典里扣掉了!” 我的字典——王若飞的思想。 把“扣”字换成“挖”好不好,为什么?(“扣”显得有力,体现了坚定。) ⑵王若飞站定了,抬头望着北边那巨人似的大青山。 师读:大青山连绵起伏,在夜色中显得更加雄伟。 为什么要描写“大青山”? ①热爱祖国。 ②象征共产党人的革命意志坚定。 ⑶王若飞整了整衣领,迎着深秋的晚风,望着雄伟的大青山。他挺直身子,从容地说:“用不着考虑了,开枪吧!” “整了整、迎着、望着、挺直、从容”这些词体现了王若飞的坚定不移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⑷王若飞厉声喝道:“开枪吧!混蛋们!” “厉声、喝道、开枪吧、混蛋们”体现了王若飞对敌人的憎恨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⑸王若飞忽地转过身来,面对着敌人。王若飞轻蔑地说:“你们这套把戏,对共产党人是没有用的!” 什么叫“把戏”?(查字典理解:手段、诡计。敌人用死来威胁王若飞的阴谋。) “忽地、面对、轻蔑”说明王若飞识破了敌人的阴谋。 3.在交流评议中读好描写王若飞视死如归的有关语句。 4.朗读二三段,读出王若飞与敌人针锋相对的语气。 五、总结 1.“妄想”是什么意思?(狂妄地打算。) 文中敌人“妄想”什么?(用死来威胁王若飞。) 2.师读:敌人用死来威胁王若飞,可他们的阴谋又一次地失败了。“又”说明了什么,从中体会到王若飞什么精神。(第二次,视死如归) 3.读好这句话。 4.总结全文:王若飞同志不幸被捕后,与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了他热爱祖国,为革命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让老师和同学们配合朗读全文,读出敌人穷凶极恶和王若飞视死如归的语气。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阅读有关革命者的书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