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鼎湖山听泉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8:32:16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地第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犹如"、"像……一样……"造句。 3·能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想像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 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广东省肇庆市东北部的鼎湖山吗?民间传说黄帝曾铸鼎于此,因而习称鼎湖山。那儿景色可美啦!山上有庆云寺、白云寺、荣睿碑亭、观雪亭等建筑,水帘洞、葫芦潭、飞水潭等瀑布。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到鼎湖山去玲听、辨识、品味那里的泉声吧! 二、看录像(或图片)听课文录音 三、初读课文 1·布置学生自学。 (1)借助拼音,轻声自由读课文。要字字入目,把课文读通读顺。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3)给自然段标上序号,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浓阴 安详 暮色 清纯悦耳 万籁俱寂 古刹 磅礴 雄浑 草丰林茂 忽清忽浊 提示:"浓"是鼻音,"纯"、"刹"、"浊"是翘舌音。 (2)学生质疑。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清纯:清脆而没有杂音。 刹:佛教的寺庙。 万籁俱寂:指一点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寂静。 磅磷:(气势)盛大。本课指"飞瀑急流跌人深潭"时声音响,气势大。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注意正音。 四、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在哪里开始听到泉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听得更加真切,试着给课文分段。 2·讨论交流后小结。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我们"来到风景名胜鼎湖山。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白天"我"在上山途中观景听泉。 第三段(第3-5自然段):写入夜"我"在庆云寺听泉,抒发在鼎湖山听泉的总体感受。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重点指导书写: 2·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 课 时 一、听写词语 草丛 汇聚 雄浑 不绝于耳 草丰林茂 暮色 穿越 磅磷 清纯悦耳 古树参天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读了这一段你了解到什么。(可了解到鼎湖山的位置和雨后鼎湖山的概貌) 2·你觉得雨后的鼎湖山怎样?用赞美的语气读第二句话。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作者是在什么地方听到泉声,看见泉水的?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第2自然段。试着将这一段分成三层。 2·讨论交流后小结。 第一层(第1句)。 第二层(第2至第4句)。 第三层(第5至第9句)。 3,指名读第一层。说说读了这一层你体会到泉声怎样。 (板书:泉声响) 齐读这句话。 4,自由读第二层,想一想"不绝于耳"是什么意思。(声音在耳边不停地响) 从这个词可体会到泉水怎样? (板书:泉水多) 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泉水多?出示句子: (1)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都涌流着清亮的泉水。 (2)有时几股泉水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我们得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 这两句话中"涌流"与"流泻"能互换吗?它们有什么不同: ("涌流"指朝上涌出朝前流淌,"流泻"指迅速地朝低处流淌) 读这两句话,体味我们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与泉水嬉戏的情趣。 5·请同学们看插图,听老师读第三层。你觉得景色如何?美在哪儿?(让学生展开讨论,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这几句话突出了泉水之长,泉声之美。 (板书:泉水长 泉声美)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第一、二两段,记住你喜欢的句子。 第三课 时 一、齐读课文一、二两段 二、精读课文第三段 1·"我们"循着钟声,来到了半山腰的庆云寺。请大家看课文第3自然段后简单地介绍一下庆云寺。 2·夜里借宿在庆云寺,作者听到的泉声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泉声的句子。 出示句子: 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人深潭的声音。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 描写泉声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哪些句子是比喻句?说说他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边讨论边板书:轻柔清脆 厚重回响 雄浑磅磷) 教师引导学生用"把 的声音比作 "的句式说句子。 作者还听到了哪些声音?(板书:忽 忽 ) 3·同学们,读了这些句子你觉得鼎湖山的泉声怎样?(板书:奇妙) 可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感情?(对大自然的深爱之情) 让我们带着对鼎湖山泉声的深爱之情读一读这几句话。 4·请大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听得这么真切呢? 比较句子:入夜,山中的泉声一直传到耳边。 入夜,山中万额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 比较这两句话,哪句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悟出:"传送到枕边"的"传送"比"传"更准确生动。一个"送"字能让人体会到鼎湖山的"殷勤""好客";"枕边"比耳边更确切,"枕边"除含有"耳边"的意思,还说明"我"已"躺在月上",静下心来。 5·指导背诵第4自然段。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结合板书,试着背一背。 6·默读第5自然段。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泉水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你跟随作者游览后,有泄有这种感受呢?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朗读课文 这篇游记,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记叙了游览鼎湖山的所见、所闻、所感。重点介绍了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听泉时的美妙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深爱之情。 鼎湖山的泉声很美,作者的描写更美,这样好的文章,让我再来读一读。 四、布置作业 1·填字成语。 不 于耳 草丰林 清 悦耳 古树 天 万籁 寂 蓬 生机 2·用"犹如"、"像……一样……"造句。 |
![]() ![]() |